第19部分(2 / 4)

小說:天才教師 作者:低訴

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以上文字是我百度得來的。據報道,廣州市少年宮的一項調查顯示,有70%以上的學生知道清明節,但對清明節的由來和日期卻不甚瞭解。當今青少年一代實在沒有把民族節日規定為法定假日。如果不是百度,我也不清楚清明節的由來,更不明白有這麼個歷史典故。

我們老把外國的什麼‘情人節’‘聖誕節’‘愚人節’過的花樣百出,卻丟了自己國家的傳統節日,真是可悲。哎……閒話少說,言歸正傳。

對以上班族來講,清明節有一日法定的假便以去掃墓緬懷先人。

我們縣的中片及南片將掃墓稱為‘焦地’,北片則叫‘掛紙’。同一個縣對掃墓的叫法不一樣,掃墓的方式也不同。北片的清明節是每家每戶的事。清明節這天,買好雄雞一隻,大梁紙及爆竹若干,香燭些許,有男人帶上鐮刀、鋤頭在祖先的墳墓前清除雜草,培上些土。點上香燭,在爆竹聲聲中殺雞,將雞血滴到擺好的大梁紙上。最後將滴有雞血的大梁紙掛在祖先的墳墓頂上就可以了。剩下的祖先墳墓只少了殺雞這一環節,其餘的一概不少。只要看到墳墓有香燭,掛了滴有雞血的大梁紙就知道此墓已有子孫掃過。‘掛紙’一次大概由此而來。縣城及南片的清明節是家族的大事。一般都是集體‘焦地’。時間也不確定在清明節這天,清明前後十天都有‘焦地’的。全村的老祖,村小組的老祖,三代內的一大家老祖,都會在不同的時間舉行‘焦地’。焦地一般由熱心的大伯佬挨家挨戶通知湊些大米大豆茶油等物品或幾十元錢,男人外出‘焦地’,去祠堂更新族譜——將死者抹去,添上新生兒的姓名。女人在指定的人家幫手準備伙食。‘焦地’其實就是一個傳統的‘牙祭日’。

當然,在森林防火,提倡無煙火祭拜祖先的現在,與時俱進的城裡人也會趕時髦買束鮮花去掃墓的。

表姐打電話約我明天陪她去給小鄧掃墓,我答應了。

剛放下電話,莫莫來電話問:“是誰盜用了小鄧的qq號碼?小鄧在群社群上傳了6張可可西里的美麗照片。”

“啊?不會吧!太詭異了!”我近期聽從莫莫的推薦正在看電子書《鬼吹燈》,毛骨悚然的往靈異事件上想。

群主華仔倒問過我要不要將小鄧的qq號刪除,我就說不如放著吧。那麼是誰?誰會用小鄧的qq上傳圖片?靈魂麼?

放下電話,我上網進群檢視。果真如莫莫所說有小鄧上傳的6張可可西里的照片。其實如果不是照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