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2 / 4)

個受沙皇保護的公國,而不應併入波蘭;第三,俄國人在波蘭王國境內的財產應予以保全。

其實,俄國人的底線便是其提出的第一條,這也是請英國調停的情況下,俄國所最可能得到的結果。按照這一條件,魯塞尼亞人(波蘭化的白俄羅斯人、西烏克蘭人的統稱)還將保留在帝國境內,俄軍在西德韋納河和佈列斯特之間構築的防禦地帶盡在其中。

“儘早把這個訊息告訴沙皇自然是應該的,不過我也希望你能夠明白,我對沙皇陛下的妥協是靠你和吉爾斯閣下長期以來對德國人民的友善和對我本人的忠誠才換取的,所以我希望你能夠一直在柏林住下去。”說著威廉笑了笑,一臉的和藹之情,舒瓦洛夫則早已熱淚盈眶。

威廉繼續說道:“未來,類似1848年那樣的革命事件依然是我們三國政府都要努力防止的。基於此點考慮,我希望沙皇陛下能夠約束國內的泛斯拉夫主義的言論,同時進一步尊重約瑟夫皇帝的政府在處理巴爾幹問題時的立場。你要記住,任何民主主義運動不僅對於奧國不利,對於沙皇陛下同樣是不利的。除此之外,沙皇陛下如果還有其他要求,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我都十分樂意效勞。”

第一百零八章 閃電媾和(二)

威廉之所以要對俄國人做出如此大的讓步,還有一個原因在於德國和波蘭之間還有若干領土的問題需要解決。

如果波蘭收回了全部俄佔領土,那麼目光自然會轉向西方,在無法徹底打垮俄國的情況下,保留俄波領土糾紛是十分必要的。

對此,威廉坦誠的告訴了奧國駐柏林的大使,希望德國的要求能夠得到約瑟夫皇帝的理解。

經過反覆商議,奧國同意了德國提出的最終方案,不過德國需要豁免波蘭的部分債務作為補償。

對此,威廉也十分爽快的答應了。

兩週後,德、奧、俄三方在華沙簽署了和平條約。

條約規定:第一,俄國承認波蘭為主權的獨立國家,承認哈布斯堡皇室世襲波蘭國王;第二,波蘭和俄國的領土邊界以波蘭人和斯拉夫人自然邊界為準;第三,成立由沙皇保護的立陶宛公國;第四,俄國承認奧國在巴爾幹地區的優勢地位,承認保加利亞為獨立的主權王國;第四,德奧兩國承認俄國對於比薩拉比亞統治的合法性,並保證不支援羅馬尼亞政府對該地區的領土要求;第五,俄國公民在波蘭境內的財產和人身自由不應受到任何形式的侵犯。

《華沙條約》的簽訂使東歐的地緣政治掀開了新的一頁。

在赫伯特看來,由於戰爭時間很短,各方的損失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而且條約給足了俄國人面子,因此三國的關係並未真正疏遠。俄奧關係甚至因為這場戰爭反而增強了互信。

因為把立陶宛留在波蘭之外雖然威廉答應了,可是如果奧國執意不肯,那麼德方也別無選擇,只能支援奧國的要求,畢竟立陶宛人在歷史上一直是和波蘭以聯邦的形式存在的,無論從宗教還是親緣關係上都和沙皇沒有半毛錢關係。而哈布斯堡皇室始終以“天主教在世俗界的最高領袖”來詮釋其統治的合法性,未能把立陶宛從異教徒的一邊解救過來,自然是遺憾至極的。

按照1879年的柏林條約,保加利亞應該是由俄國給於保護的,畢竟是俄軍以傷亡20萬人的代價把保加利亞人從土耳其人的鐵鞭之下解救了出來,不過保加利亞國王,來自薩克森——科堡家族的斐迪南曾在奧國擔任軍官,在立場上比較親近奧國,所以俄奧兩國在1880年代始終就保加利亞問題存在糾葛,在1887年危機時甚至鬧到要開戰的地步。

條約的第四款便是俄方在這一問題上的讓步,同時也是重申了俄奧兩國在過去的若干條約中關於“奧國在塞爾維亞佔有優勢”的表述。

條約第五款是德奧對於俄國在羅馬尼亞問題上的讓步。比薩拉比亞是位於普魯特河北岸的摩爾多瓦公國的一部分,大部分居民是信仰東正教,說拉丁語的羅馬尼亞人,俄國在1812年的土俄戰爭中獲得了該地區。在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合併成為羅馬尼亞王國後,羅方明確宣告瞭對這一地區的主權領土要求,但俄國根本不予理睬。

為此,羅馬尼亞在1883年間加入了德、奧、意三國同盟,其根本目標就在於討回比薩拉比亞。波蘭戰爭爆發後,羅馬尼亞本身希望參戰,但是奧國的匈牙利人不希望羅馬尼亞趁此機會收回比薩拉比亞,因為一旦比薩拉比亞問題解決,那麼羅馬尼亞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匈牙利統治下的特蘭西瓦尼亞地區——天主教的羅馬尼亞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