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3 / 4)

這種情況下,威廉更加堅信,艦隊決戰斷不可取,那種硬拼的辦法只會讓自己死得更快。

“看來只能走日本海軍曾經走過的超戰艦的老路了。”威廉無奈的嘆了一口氣。在他看來,這是弱者無奈的選擇,不過德國在裝甲、火炮和動力方面的技術乃至國力都和英國處於同一水平線,因此德國版的“大和”戰艦絕對不會是像太平洋海戰中的那座豪華賓館一樣的命運。再者說,現在是1900年而不是1940年,飛機都還沒有發明,航母的時代不知要n多年以後才會到來,這正是大炮鉅艦的黃金時代。

應該說“超戰艦”不僅是威廉的思路也代表了包括薩爾科夫在內的大部分德國海軍高層的觀點,因為大家都知道,在數量上和英國海軍硬拼是毫無希望的。

1899年7月,詹姆斯設計的三套方案被送到威廉的案頭。

在英德矛盾日益加劇的情況下,造船已經是頭等的軍國大事,由不得他不重視。

三套方案均以260毫米雙聯裝炮塔作為主炮火力,不同之處就在於炮塔的位置。其中第一套方案採用四座中線佈置的雙聯炮塔,前甲板一座,後甲板三座,採用揹負佈置。三座炮塔揹負在一起看上去十分誇張且很有氣勢。在這一方案中,詹姆斯特意加高了艏樓的高度,艦艏柱高度達到9米,中部幹舷也達到了6。5米,這是德國之前的所有軍艦未曾達到的高度,甚至比航海性優良的英國船的幹舷還要略高,在詹姆斯的設計說明中特別指出,在七級海況下,該艦主炮可以正常射擊。

艦艏和位於煙囪之後的二號炮塔處於同一水平,三號炮塔略低半層甲板,艦尾的四號炮塔則低了一層甲板的高度。三座炮塔擠在一起無疑大大降低了艦體的強度,為此,詹姆斯適當拉開了三炮塔間的距離,而這又為動力的佈置帶來很大麻煩。使傳動軸的長度加長到令人難以忍受的程度,好在最終還是被工程人員順利解決了。

兩舷各配置了五門單裝150毫米副炮,交錯佈置於艏樓和主甲板上。

軍艦最重要部位裝甲為210毫米,包括核心艙室的水線帶裝甲、主炮炮座和炮塔正面;司令塔和主炮炮塔側面厚度為120毫米;艦艏和艦艉裝甲厚度達100毫米,比西里西亞級戰列艦還要厚實,這也是為了防止艏艉水線被擊破而使航速降低而特意加強的。甲板裝甲仍然相對較薄,沿用舯部較厚向艏艉逐漸削弱的設計,最厚處63毫米。

軍艦的主尺度為:船身全長148。7米,全寬約20。64米,吃水約8。38米,標準排水量13800噸,滿載排水量為15980噸。較大的長寬比為軍艦最終達到設計航速提供了有力支撐。

推進系統為三脹式三缸蒸汽機組,和西里西亞級相比,詹姆斯大幅度縮減了第三個汽缸的容量,缸徑有原來的120厘米縮減為48厘米,以降低重量和對空間的佔用,雖然這是以適當犧牲輪機效率為代價的。

軍艦採用了德國大型軍艦慣用的三軸推進,二十四臺燃煤水管鍋爐提供了額定24000馬力的輸出功率,設計航速22。5節,強壓通風下,最高航速不低於23。5節。

第二套方案是和英國光榮級類似,將部分主炮置於兩舷,這樣做的好處是極大降低了動力艙室的佈置難度,並分散了主炮被全部擊毀的風險,缺點則是主炮的利用效率下降,而且150毫米副炮的數量減少了一半。這種老舊的船旁列炮的方式威廉自然是看不上的,所以直接就pass掉。

第三套方案和第一套方案相比,將二號炮塔放置於前桅之後,煙囪之前,炮口向後,這種設計的好處在於適當降低了動力艙室的佈置難度,缺點則是二號主炮塔的射界受到限制,且炮口暴風對甲板中部設施的佈置造成一定困難。

綜合考慮後,威廉還是更加青睞一號方案,雖然該方案是全部三套方案中造價最高的,為2450萬馬克,比二號和三號方案分別高出50萬馬克和150萬馬克。對於標準排水量只有13800噸的軍艦來說,這個造價堪稱不菲。只不過既然要比拼單艦質量,這點錢還是花得起的。

1899年8月初,按照一號方案設計的預備艦名為“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諾”的兩條戰艦分別在基爾皇家海軍造船廠和伏爾鏗漢堡工廠開工建造。

這是德國迄今為止建造的體型和噸位都最大的軍艦,所以無論皇家海軍造船廠還是伏爾鏗廠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對工程的各項相關工作無比重視。當然,兩艦高昂的造價也將使他們獲得豐厚的利潤。

“沙恩霍斯特”號和“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