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那些年》的票房爆發之前,王輝選擇宣傳為主還是很正常的。
但如今,已經登頂過內地票房第一的成績之後,王輝如果再這樣招搖,就未免顯得太過爆發戶了一些。
無數先例擺在王輝面前,低調才是王道。
當然,這樣說,並不意味著就不宣傳。
實際上,哪怕就算是王輝不進行宣傳,那些投資商也不會閒著的。
而且他們巴不得王輝的新電影的聲勢弄得更響一些。
當然,與之而來的,就是無盡的壓力。
一旦王輝沒有頂住壓力而崩盤,那麼等待他的,勢必會是滅頂之災。
所以哪怕王輝對於自己再有信心,但這從來沒有人拍過的金鏞系列武俠電影,王輝還是心中有些忐忑。
和電視劇不同。
電視劇在一些個人風格化的導演手中,還是會展現出十分不錯的反響的。
可電影卻很難透過系列作品達成一部完整作品的展現。
所以王輝一時之間,難免有些患得患失。
但作為老闆,又是整部電影的靈魂,王輝不可能自己先『亂』。
就算再沒底,也要裝出樣子來。
畢竟作為核心的他,如果自己都表現出慌『亂』的樣子,那還怎麼號令劇組?
王輝不敢說自己的改編就一定會成功,但最少,在目前為止,他自我感覺還可以。
當然,為了能夠保持感覺,還一直在反覆閱讀著原著。
因為拍攝的是原著中也沒有的情節,所以對於劇情的走向和人設上,要儘可能的還原原著的情況。
準確說,就是不能崩。
不能說導演認為某個地方不應該去做,就用自己的私貨去改變,就好像陸傳一樣。
那種套著一個殼子,卻只是十分低俗的三流偶像劇的底子,實在是為王輝所不喜。
對於王輝而言,最為忌諱的,就是胡『亂』更改人設。
試問,經歷過市場考驗的作品,哪怕之中的確是槽點,但也已經被觀眾認可了,你貿貿然的改變,你怎麼不上天呢?
不是說導演不能做自我。
但導演的自我,是在原創情節上,是在原著的劇情走向、人物關係、人物『性』格等各方面關係的基礎上,才做到的自我,而不是腦袋一熱,直接胡改『亂』改一通,結果不但原著黨不買賬,普通觀眾也不看好。
實際上,在十年之後,國內早就已經進階到了有錢花的階段。
但如何花,卻又是另外一名學問了。
坐擁金山而空手而歸,這就是目前國產影視劇最大的問題。
我們不是沒錢,我們有很多錢,但我們卻並不會花錢。
為什麼王輝一直以來,很少接受外來的投資?
就是因為這樣一來,就可以絕大程度上避免外行指揮內行的情況發生。
而在前世,國產大製作、國產玄幻劇、國產仙俠劇,全都等同於爛片。
偏偏幾乎絕大多數的抄襲文卻紛紛大火,這也是為什麼前世明明那麼多的抄襲劇,卻始終禁止不絕的原因。
電視臺也是要吃飯的。
而電視臺的收入,主要就是源自於廣告金主的投資。
而廣告金主的投資,最為直觀的資料就是收視率。
如何能夠更快、更好的弄到更高的收視率,這才是電視臺要考慮的事情,至於口碑?
那是什麼東西?
反正現如今的國產大製作,基本上都是撈一筆就走的情況,誰會去用心弄什麼口碑?
而且天朝的人太多了。
有人不喜歡,就絕對有人喜歡。
不喜歡的我們不追求,我們只把握住喜歡的。
目標明確的情況下,自然也就越發不在意口碑如何了。
不過王輝要打造系列劇、品牌劇,所以口碑就十分重要了。
雖然王輝一直低調,不過這一次媒體卻沒有打算放過他。
以前也就罷了,如今可正是王輝在國內風頭正勁的時候,又有著前國內票房第一的名號存在,自然話題多多。
所以很快,記者就如同聞到了血腥氣的鯊魚一樣圍了過來。
不過不出意外的是,王輝直接謝絕所有采訪。
就連演員表,也沒有任何公佈。
整個劇組,採取的是完全軍事化管理,而這些,全都是寫入合同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