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斬釘截鐵:“我早就說過不是我。我賤啊,我勾引別人男朋友還要找人家去講,我那不是賤嗎?天底下哪來這樣的大傻瓜!”
她把門一摔,走掉了。
我自言自語:“伊諾?伊諾?難道是他?”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後記
這本書最初出版於2005年。當時的名字叫做《隔著柵欄的愛情》。距離寫下這部小說的四年之後,被告知有重新印刷的價值,自然是感到由衷的興奮。
新版之所以更名為《永無島》,是緣於對這部小說的重新思索。這個故事裡所有的人物,都在個體的命運深淵裡掙扎、吶喊,試圖破繭而出。每個人都想抵達的那個地方,不斷以某種神秘的介質向外界散發著永無島的訊號,被人們捕捉、截獲、破譯——
如果世界上真存在那樣一個地方,春暖花開,豐盈美好,透亮純澈。那麼,捨棄一切,勇往直前,在所不惜。我喜歡把我的人物放在人生際遇的風口浪尖之上,用人性和事故丈量著他們生命的寬度。其實這樣的寫作,更像是在浩淼壯闊的大海上航行,從日光傾城到星輝漫天。我就是一個水手,疲憊不堪,沉淪絕望,極端偏執。我在最黑暗的夜晚裡,看到了海面盡頭的天空散射出來的微弱光芒。
我確信,那裡就是永無島。
仍舊清晰地記得,四年前的春天裡,不斷輾轉行走,從大海到內陸,最後在一箇中學的小備課室裡,寫下它時內心的焦灼與掙扎。視窗對著紅色的塑膠跑道,操場上經常有男孩子在踢足球。生龍活虎。在我因寫作而覺得胸口發悶的時候,他們卻在肆意揮霍著美好的青春。一步之遙即是兩個人生呀。
跟別人談起自己的作品時,最不願觸及的就是這一部,因為太過偏執,而使它在探索的路上走得太遠。自首次出版以後,再也沒有翻閱過。但它的確是我耗費心血(不是精力)最多的一次寫作遠征。對於所有喜歡這本書的讀者,你們也會跟我一樣很高興它再次被擺放到書店裡,等著某個與它有緣分的人悄然邂逅吧。
茫茫人海,總會有人懂我的寂寞和孤單。希望你是。
感謝douyar,你的努力,使《永無島》脫離我的雙手前往更廣闊的世界。去闖蕩、去冒險。
2008年5月10日
青春迴響
隔著愛慾的柵欄歌唱
《永無島》原名《隔著柵欄的愛情》。在閱讀水格這部小說的時候,耳邊響起了《畢業生》中的主題曲:the song of silence(《寂靜之歌》),文字中如花如夢的高中生和大學生在暗夜中獨行,猶如一個個面色蒼白的幽靈,躑躅在寂靜的歌聲中。文字唯美且感傷,氤氳著青春的寂靜與喧囂,這種寂靜中的喧囂劃過寂寞的夜空,漂浮在走向成人世界的路上。在通向成年的彎曲小徑上,灑落了陽光的眼淚、滴血的童真和無限的悵惘。水格很擅長在一個相對封閉的校園時空中,開啟一扇通向少年心智的門,這扇門對於日常經驗的成人世界是封閉的,因此在水格的文字中,父母永遠只是一個個影子,這些影子是少年心中成人的父母,帶著成人世界的尷尬、挫敗與沮喪。只有在父母的青春期,少年的記憶中才能還原父母少年的性情與生命的飛揚。
《永無島》仍然是一部成長小說,在作者虛構的敘事中,呈現出的是古老的話題:童真世界的解構與破碎,少年性情的挫折與坍塌,對於走向現實經驗的拒斥與反抗。而這一切又在虛構的文字中呈現出對於成人世界安寧、平靜甚至庸常的一種暗示與和解。因此,水格在後記中稱文字中人物為“孩子們”,的確,少年心性與少年行徑綻放在永遠青春的時空中,而當我們意識到這些的時候,心境已經蒼老荒涼。
水格筆下的島嶼和童童在擁有愛情之際,卻在靈魂與肉身之間掙扎彷徨。這是一種難以解釋的迷亂,這種迷亂可能是這個時代價值體系困境的一種對映。在一個慾望幻覺的集市上,新出籠的小男生和小女生對於物質、享樂天然的親近,自然會淡忘關於貞操、自律和道德的清規戒律。因此,在戲劇性的張力下,青春因為過多身體的慾望而提前衰老,在虛擬的情節遊戲中,島嶼們提前揮霍了青春年少的純真、愛情甚至身體,而最終在現實經驗的世界回到了簡單的原點——就像打完一個遊戲之後,按下結束鍵,返回平靜如水又單調乏味的校園。作為一個大四的青澀男生,揹著行囊,做出一個出走或迴歸的姿態,等待著日常經驗的滌盪、磨鍊和打擊。
校園愛情繫列仍然是青春文學不老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