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3 / 4)

小說:民國第一軍閥 作者:僻處自說

找人融資去了。

現在這個年頭,找專案簡單得很,不管什麼產業,基本上都賺錢,只是賺得多和賺得少罷了。

同樣也看有沒有實施的條件。

各地方各有不同的資源,也各有不同的交通條件。

資本少些的,只能在交通條件好,但競爭較為積累的地方開廠。資金多的,大可選擇資源多,但交通條件差一些的地方,大不了自己修個鐵路,或者買些貨車。

四億人的大國,正在轟轟的機械聲中運轉。

相比之下,美國只有九千萬人口,相比較之下,就知道誰生產的東西更多了。

那些民間資本所開設的工廠技術條件不同,中、大型工廠用的裝置和財團的工廠一樣,同樣也都引進了流水線分工生產模式。

而那些小工廠,小作坊的生產效率則比較低,但架不住數量多。

這些小工廠,小作坊,一般都是生產一些機械配件,中國的大型商品製造業已經開始採用這種產業鏈模式了。

而不是要製造一種商品,就要製造全部零件的那種傳統模式的工廠。

“看來今年中央財政還有盈餘啊!”熊希齡感覺自己有點老了,跟不上時代了,確實如趙海洲說的那樣,去年年底的財政預算做得太保守了。

袁世凱看著這麼大好的經濟增長,不由非常愉快,說道:“今年過後,中央財政總算是有所盈餘了。”

現在不僅中央財政有所盈餘,袁家的產業也因為目前的大好經濟環境而不斷增長。

幾乎投資什麼都有賺,袁家的投資也在不斷增多。

現在袁家也加入了華東商業協會,也成了華東商業協會當中的一員,不用怕不知什麼時候就被江渝那小子給‘圍剿’了。

袁家日後的富貴起碼還是能有的。

此時的中華民國政治風氣開明,沒有了國民黨那種攪屎棍,以這樣的光明風氣,日後袁家也不用怕遭到迫害什麼的,而且也沒人敢去動袁家。

所以現在袁世凱也沒什麼好糾結的,反而整天都很樂呵。

在自己當總統的期間內,中國展成為世界軍事強國,完成了數代人都無法實現的民族大崛起。

到了袁世凱這個層次,物質上已經不太看重了,精神上的追求才是最大的心願。

現在這種局面,讓袁世凱很有成就感。

儘管袁世凱明白,這其中大部分的功勞都是江渝的,如果不是他設計好了國家的路線,以及大力展軍事,並打敗了俄國和日本,此時的中國根本無法變得如現在這般前途光明。

不過袁世凱還是很驕傲,自己起碼也是在邊上有所貢獻的,要是換成別人來當這個大總統,恐怕早就和江渝打得你死我活,最後只是便宜外人。

雙方的剋制和包容,成就了現在這樣的大好局面,誰都是有功勞的。

袁世凱感慨之後,開始處理公務。

拿起一份報告,袁世凱摸著鬍子說道:“內蒙竟然遭遇水災,今年水災雖說減少不少,但現在到處都是工業,水災一來就得淹掉好多工廠。看來今年還要加大水利方面的投入啊!”

袁世凱花錢很爽快,只要是有利的。

看到內蒙了水災,袁世凱頓時想到要在水利方面加大投入了。

沒錯,內蒙水災了!

在這個年頭,內蒙水災不是什麼稀罕事,但在二十一世紀,那可就是稀罕事了,因為那個時候北京都鬧風沙,內蒙很多地區都沙漠化掉了。

而這年頭基本上沒有沙漠化這個問題。

不過歷史上北洋政府還是非常重視西北的生態保護的,有專門負責植樹的官員,如馮玉祥就在西北負責過這一塊內容。

西北要多多種樹,大力保護草場,這是北洋派系與華東派系的共識,為此如今的中央每年要都要撥出一部分款項用於西北的生態保護。

“今年起碼還能多出三億以上的財政收入。”熊希齡報告道。

“那就再拿出兩億,投入水利建設吧!水利建設宜早不宜遲,不像修路之類的可以拖。”袁世凱說道,他知道中國底子薄,沒辦法和歐美國家相比。展工業的度雖然快,但是水利卻是不能拉下的,畢竟人類大部分的富裕地區,都是在水災威脅之下的。沒有完善的水利,每一次水災就得損失不少錢,水利方面的投入絕對是不會虧的。

中央繼續加大開支的訊息很快就傳了出來,這讓所有大小商人都感覺到,這真的是一個賺錢的好時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