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三十年河西,距甲午年不過二十年,我中國便已一雪前恥,此戰能勝,全仗定國將軍江渝善戰之功。”
“甲寅中日戰爭已無懸念,日本聯合艦隊折損大部分力量,山東半島、遼東半島之日軍皆已成甕中之鱉。山東半島之日軍兵力已不足十八萬,而我中國6軍山東之兵力已增至四十萬。遼東半島之日軍雖佔據旅順要塞,已為無根之飄萍。”6軍部部長段祺瑞也在報紙上對當前局勢做了一番評論。
在北京的袁世凱當日通電全國,“為獎勵定國將軍之驚世戰功,晉升江渝為‘中華民國6海空大元帥’,日後全權指揮中國6海空三軍。”
同時晉升國防軍總參謀長蔣方震為中華民國上將……
國防軍其餘人員皆有軍銜晉升!
袁世凱這份電文出後,所有人都意識到,未來中國的軍權已經掌握在江渝手中了,江渝將成為中國權勢最顯赫的人。
軍權不管在什麼時代都是最重要的,沒有軍權只是一個傀儡。
袁世凱輕易的對江渝放權,看似不是很明智,但卻是最明智的決定。袁世凱知道他老了,兒子袁克定又沒太大的本事。
哪天要是他去了,兒子袁克定要是和江渝爭起來,肯定是爭不過江渝的,就算是段祺瑞等人也是如此。
現在江渝再次打敗日本,其名望絕對是如日中天,袁世凱知道華東派系的崛起已徹底的無可阻擋,日後肯定是抓不住北洋軍的,與其因為軍權鬧翻臉,還不如主動讓出軍權,這樣一來北洋集團起碼也能有個善終。
同樣把北洋集團交給江渝,江渝也就成了袁世凱的接替人。
日後的中國將沒有什麼北洋,也沒有什麼華東,兩大派系將逐漸融為一體、不分彼此。
如此一來,雙方也就沒有什麼衝突可言了。袁世凱以退為進,使得雙方都有好處。
北洋派系也看到了這個風向,但卻沒誰敢表不同意見,許多北洋高階成員並不排斥華東派系,雙方都有一定的坦蕩胸懷,同時北洋派系也認為江渝有這個資格來繼承北洋派系。
……
9月29日,凌晨!
天還矇矇亮,山東半島的草木蒙上了一層露珠。
萊州灣率先閃出一抹火光,轟隆隆的炮聲在海上響徹起來,只見華東海防艦隊最先對山東半島日軍進行了炮擊。
總攻的前奏開始了!(未完待續)
正文 第108章:殲滅山東日軍
轟轟轟轟……
6軍重炮群也開始向日軍陣地開火。
龍口日軍遭到了來自海上和6上的炮擊,可謂是腹背受敵。
火炮支援?
沒有了!
連退路都沒有了。
甚至於中國6軍不用進攻,能能讓缺乏補給的日軍餓死在山東半島,不過顯然中國6軍沒有耐心了。
海軍與6軍射的炮彈都是恐怖的白磷彈,在灰濛濛的天色中,這些白磷彈閃耀出的光芒將大地照得一片通亮。
日軍士兵根本就沒有見過白磷彈,還以為這是支那人射的照明彈,一種新式照明彈!
白磷彈確實能夠當成照明彈使用,但當那些白磷灑落下來的時候,日軍終於嚐到這種玩意的恐怖威力。
大量日軍士兵毫無防備之下,整個人都被灑落的白磷燒得一片焦黑,日軍陣地上迅響起一大片淒厲的慘叫。
成片成片的日軍士兵被灑下的白磷燒死燒殘,日軍陣地上一片愁雲慘淡。
白磷彈只打了幾輪,國防軍就停止了對日軍繼續釋放白磷彈,而是改成高爆彈,開始摧殘日軍的防禦工事。
日軍這些日子也修起了不少工事。
雖然不是很牢固的工事,但比起倉促修建的工事卻要好上許多。
日軍陣地上,炮彈如同雨點一般落下,在密集的爆炸聲中,日軍陣地變成了一片火海。
經過近二十分鐘的炮擊後,炮兵陣地開始彈幕徐進,配合國防軍裝甲師對日軍陣地動兇猛的鉗形攻勢。
o25陣地,1o6陣地,這是國防軍動進攻的兩個放方向,形成了一個鉗子一般的格局,避免單刀攻勢所可能遭遇到的強大阻力。
在轟鳴的戰車動機聲中,國防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裝甲師分成兩個進攻尖刀,滾滾的鋼鐵洪流朝著被轟炸得不成樣子的日軍陣地上碾壓了過去。
飛機的呼嘯聲從頭頂傳來,那是數不清的俯衝轟炸機,正在嚴密配合著裝甲部隊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