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型別都需要自己去嘗試才行。
於是,為了去圍觀元旦時,眾多電視臺競標劇集的好戲,兩小提前了兩天去電影院,一百多分鐘過後出來,雲念舞只是深深的嘆了口氣。
不是說有多差,場面很龐大,畫面很唯美,人物造型很成功,拍攝也很細膩,可是……偏偏就是劇情很乏味,讓人看了砸吧一下嘴,有種乾乾的錯覺。
感覺,花了幾十塊,就是去欣賞了一幅幅唯美的圖,飽了一回眼福,卻完全找不到滿足感。
“好萊塢式啊!”雲念舞甚至都不想去回味,或許她在這方面的專業性也很弱,說白了,就是跟普通觀眾一樣,會直覺去想好不好看的問題!至於其中蘊含的藝術性,老實說,分析不來。
@
可是,鰲頭不就是說某導演的第一部商業片麼?還要兼備藝術?那得多有技術含量啊!
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華夏的電影,都在找自己的出路,一條商業藝術能兼備的出路,只是,談何容易?反而搞得越來越趨近於好萊塢式,就是說,場面很浩大,劇情永遠不咋滴。
想來想去,雲念舞還是覺得自己是個俗人,想法更加偏向於觀眾,而非專業。所以,她從來不鄙視商業片,能夠讓觀眾們掏錢,那也是種本事。
就拿前世的電影來說吧!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藝術性夠強,國內外都得了不少的強項,但是她還真沒覺得好看。有人說,看電影主要是去理解導演要表達的那條導演語彙。
可是,華夏的國情,就沒有讓觀眾素質達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