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功效,雖然不能立竿見影,堅持月餘,便有奇效。咱們家老祖宗如今離不開這口,每晚不飲上一盞,不能安然入睡,一二月下來,雖然頭髮沒有神奇返青,卻是面色紅潤,肌膚緊緻了不少呢。”
桂嬤嬤笑一笑,心道太后娘娘一般不吃外頭東西,她自己卻想試一試,桂嬤嬤跟太后奶孃娘同歲,瞧著卻比太后娘娘老了十歲不止。
迎春也知道太后娘娘輕易不吃外頭東西,正如賈母從來不穿外頭衣服,不吃榮慶堂小廚房以為的食物,一個道理。
不過,只要桂嬤嬤或者是寧壽宮其他姑姑喜愛這一口,自己打進寧壽宮便有了助力。且自己來寧壽宮雖有順杆爬的意思,終究前頭有太后娘娘話擺著,沒有那個嬪妃如此大牌,太后娘娘教說話,膽敢不應的。至於太后娘娘一時脫不開身,那便不是迎春能夠掌控了。
迎春見桂嬤嬤接了銀壺,遂一笑,央求道:“太后娘娘既然成心念佛,臣妾不敢打擾,還請嬤嬤允准,讓我在佛堂門外行個禮,來了寧壽宮不給太后行個禮,我心裡有些過不去。似乎有些大不孝。”
桂嬤嬤一愣,哪有這樣說自己的呢,可憐見的,估計在家是庶出,養的膽子十分小。心裡一軟點了頭。桂嬤嬤叫聲玉簪,便有一個小丫頭拿了個蒲坦過來,迎春在小佛堂門口一頭磕下去,弊端一陣檀香味兒縈繞,兼之不疾不徐木魚聲,迎春知道,太后娘娘不會為了躲避自己而去唸經,太后娘娘不時這種境界,為了自己一個小小嬪妃,堂堂太后娘娘撒謊不值得。
迎春磕頭起身,與桂嬤嬤告辭:“會親桂嬤嬤得空轉告太后娘娘,臣妾微末,也幫不上太后娘娘什麼,不過臣妾自幼習過茶道,也懂得釀造各種果子釀養生酒,各色小吃也會一些,前兒太后娘娘說喜歡臣妾聲音清脆,臣妾在家常常給老太太念故事書與老殘遊記這些閒書解悶,太后娘娘若是想要飲茶還是吃酒,還是想聽鄉音趣事兒,直管派人去延禧宮招呼一聲,臣妾必定隨傳隨到。”
桂嬤嬤見過許多嬪妃來報太后娘娘大腿,無不是金錢開路,奉承不迭,像是迎春這樣力所能及獻孝心實在少見。
心中不免猜測,只怕是充媛在家不受寵,沒得什麼好東西拿出手吧,想著有些娘娘凍動輒一萬五千銀子排出來,眼睛不帶眨一下。桂嬤嬤也是出身卑微,故而才做了一輩子嬤嬤,不由心底微微傾向迎春些,竟然親自送了迎春出殿堂。
迎春雖然沒見著太后娘娘,卻明顯感覺到了桂嬤嬤的好意,心中十分得意,有時候,得到桂嬤嬤這種老人的肯定,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但是這些人舊居高階,見慣了金銀珠寶,也見慣了人情冷暖,得到他們認可不在金銀多少,而在一個緣字兒。迎春覺得,自己似乎跟這個桂嬤嬤有些投緣法。這個迎春可以從桂嬤嬤真誠笑顏上頭看出來,那種皮笑肉不笑的假笑迎春看的太多,對於真心假意一眼便可看出來。
迎春出了寧壽宮,杜若便笑著迎了上了:“恭喜充媛娘娘,您以後可以多來寧壽宮做客了,桂嬤嬤可是寧壽宮風向標,她親自送您出宮,您再來寧壽宮必定不會受冷遇。”
迎春搖頭道:“這種事情要緩緩圖之,今日我來,不過灑下一粒種子,要想發芽生根,還需要時間跟機遇。不過,下月三號之前,除了初一十五來請安,我不會再來打擾太后娘娘了,我聽出來了,太后娘娘是真心實為她去世公爹祈福呢。”
杜若額首:“宮中卻是有傳言,今上曾經得到過世宗爺青眼,還曾經親自教導過今上一段時間,否則,皇位也不會落到今上身上。”
迎春第一次聽見這話,一時若有所感道:“這般看來,太后娘娘是注重情感之人,世宗皇帝是今上爺爺,教導孫子理所當然,太后娘娘卻時時記掛,這是個常情之人,這種人即便踮著腳尖也該結交才是,只不過太后娘娘什麼也不缺,我想要走近太后娘娘只怕不容易。”
杜若一笑:“事在人為,娘娘切莫灰心,您這一輩子還長著呢,您沒瞧見麼,如今太后娘娘一句請安定在初一十五,所有人便作鳥獸散,一個一個都去擠皇帝的熱灶去了,也不想想,昭儀娘娘如今恩寵如日中天,有誰爭得過!”
迎春想著麗妃跟周美人秦美人吳保林這四胎龍脈,皇帝似乎種上種子之後再沒去瞧過種子生長情況,想自己那個時代,丈夫可是要跟著媳婦一起做產檢的,摟著大肚子婆,無異摟著奇珍異寶一般,哪像現在,皇帝只愛漂亮,老婆肚子一大便厭煩了。
迎春蹙眉,慢慢思索,這大約便是情感與慾望區別吧。
不由苦笑,皇帝大約這一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