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吏部報備,然後遞上三分周折,一給皇帝請安二給太上皇請安,順便太妃的安。再給太后娘娘請安。
雖然嬪妃會親暫時停止了,太后孃家又當別論。
甄家二十八日到京,三月初二,宮中來了旨意,甄老爺帶領一家人進宮陛見。甄老爺自去南書房朝拜皇帝,甄家老夫人與夫人幼子則有三頂小轎順著蒼震門直接抬進寧壽宮。
太后娘娘跟甄家老太太分別三年有餘,乍一見面,姑嫂激動不已,各自灑淚。
迎春沒想到甄寶玉會一起進宮,走避不及,只得閃身進了次梢間。因此,迎春終於瞧見了寶玉替身甄寶玉。其實,按照迎春眼光,甄寶玉跟今日賈寶玉面貌已經大不相同了。甄寶玉依舊面如滿月,眸如星子,唇紅齒白。
賈寶玉如今卻是允文允武,這一年憋著勁兒似的,身高猛躥,而今賈寶玉比甄寶玉已經高出六七寸,身姿挺拔,面色也因為日常跟著賈璉奔波曬黑了不少,褪盡了嬰兒肥,有了男兒漢的剛毅輪廓,整個人挺拔健康,神采奕奕,再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形象。
甄寶玉卻因為閉門讀書,養在內宅,依然是粉面桃腮,翩翩如玉。
甄家老太太對待甄寶玉根本就是賈母對寶玉的翻版,甄寶玉一直隨在祖母身邊,只是沒有跟寶玉似的,扭股糖似的賴在老太太身上。
回答太后問話,落落大方,只是他正是發育期,聲音有些粗嘎發木,配上他粉面桃腮,十分滑稽。
一時,甄寶玉去了養心殿磕頭,甄家老夫人跟夫人則去了壽康宮給太妃請安。
太后再見迎春面色有些訕訕之色,嘆道:“可惜你們家三姑娘了!”
迎春心中驀地一喜,卻是不動聲色:“太后娘娘,莫不是甄家婚事有變?”
太后娘娘額首:“嗯,去歲定了他舅舅家裡表妹,已然下了小定禮。”
這才對頭呢。
迎春送了一口氣,道:“婚姻大事要看緣分,這確實臣妾三妹沒福分!”
太后娘娘似乎很遺憾:“這事兒也怪本宮沒問清楚,好在知道的人只有我與你們老太君,與三姑娘前程無礙。“說這一笑:“迎丫頭安心,你們三姑娘我看著就喜愛,她這個前程啊,就包在本宮身上了。”
稍後,太后要賜宴甄家,迎春識相的告辭了。
桂嬤嬤親自送了迎春出門,悄悄告知迎春:“甄寶玉定下媳婦就是麗貴妃堂妹,甄寶玉孃親也出自吳家!”
迎春聞訊只挑眉,時下之人真的很喜歡親上加親。
探春不用嫁給甄寶玉了,迎春總算放下一樁心事。
否則,姐妹三人都要婚姻不如意了。
迎春原本預備即刻將好訊息傳回榮府,卻有想著他日太后娘娘必定會親自向賈母說明,那是若賈母太過鎮定,豈非讓太后娘娘看出端倪?如今自己還不成氣候,若讓太后知道自己也有聯絡宮外的訊息渠道,豈非不美?
因此,迎春只是將甄賈聯姻失敗的訊息高度了元春,並叮囑她不要向外透露。因為即便不告訴元春,元春埋在各處釘子遲早發覺,不如自己坦然相告,也顯得自己磊落無私。
元春聞訊甚是失望,她跟太后說話驚人一致:“可惜了!”
迎春不覺得遺憾,反而替探春高興得很,無論好壞,探春總算多了一次選擇機會。探春原本比所有人都有志向,都勇敢,她對本主迎春這個姐姐很不錯。
迎春抿抿嘴角,並不跟元春紛爭,卻是暗暗想著,自己不能順心如意,就幫助探春如意吧。
太后回宮,天氣逐漸回暖之後,除了幾位孕婦,宮中婕妤以上嬪妃恢復了兩宮請安。
迎春每日清晨去往坤寧宮請安,然後隨著皇后一起前往寧壽宮給太后娘娘請安。
餘暇時間,迎春恢復到從前模式,太后不宣召,邊每日早晚前去請安,偶爾皇帝到了承乾宮,元春則用著人宣召迎春前去伴駕三陪,陪著吃飯,陪著飲茶,陪著聊天。
餘暇時間,迎春憋著勁兒飼養花草,然後送道太后娘娘面前去爭寵。
夜晚則一如既往躲進空間,用靈氣靈泉滋養身子。既然,承寵在即,那就要把身子調理到最好狀況。
三月中旬,暌別三月天癸再至,迎春讓杜若上報了內務府。因為一旦天癸通達,嬪妃要接受太醫院調理,等到身子調理到最佳狀態,才會掛上綠頭牌,排起承寵。
太后娘娘跟皇后娘娘先後賞賜迎春大批貴重補品。皇后當即安排太醫院婦科金手顧遠端替迎春調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