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下來,再過幾年,這都快成為了活化石了,在中原,要想再搞一個標準的禮儀,看來真的得來朝鮮和去日本請教學習了。
樸金輝的恭順讓兩個傳旨太監非常滿意,禮儀結束,兩個人立刻笑眯眯的上前,雙手攙扶起樸金輝,然後恭恭敬敬的向樸金輝施禮。樸金輝就坦然受之。
這個禮是該這麼受的,因為太監是皇上的奴僕,而受冊封之後的朝鮮王,是皇上的臣子,自己也是皇上的外臣,地位高著太監不是一頭半頭呢。
一切手續辦完,將士吃飽喝足,毛文龍一聲令下,大家繼續南下,來見李倧。
李倧等待這個日子已經快熬白了頭,不被大明宗主國承認冊封,自己一個篡位的帽子永遠摘不掉,而李適的造反就不是名正言順,這樣一來,整個朝鮮就分成了兩派,一派是西人黨支援的自己,一個是東人黨支援的李適興安君。
在道義上的混亂,當然就造成了思想上的分裂,雙方各執己見,就產生了嚴重的對立。基本上是,朝鮮的北方各個道支援自己,而南方的各個道支援自己的伯父興安君,就形成了僵持不下的這個局面。
而這樣消耗下去,雙方都已經是精疲力盡,眼看著開春了,雙方徵召的百姓不能放歸種田,今年一場人為爆發的大饑荒將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戰爭的消耗已經讓朝鮮民窮財盡,如果再爆發一場大的饑荒,那更是雪上加霜,朝鮮將因此而走向衰落。面對周邊的虎狼,現在也沒有能力抵抗,滅國的危機又在眼前了。
這樣窘迫的境地,說實在話,還不至於讓李倧感覺到絕望,最讓他感覺到絕望的是,從經過自己向朝鮮走私的漢人給他傳回來了一條噩耗,那就是現在掌握著整個日本的幕府大將軍,年輕的德川家光,在隨著父親上洛(進京,古代日本的天皇都城叫洛陽)之後,被正式冊封為第3代德川家將軍。
德川家光接過了幕府的大權,為了培養自己的威望,和退休,其實依舊掌握強權的父親德川秀中的大御所勢力對抗,正需要做出大的舉動,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當他探明自己的朝鮮發動內亂的時候,已經開始整軍備戰,準備再次出兵朝鮮,搶奪著三千里江山。
這的確是一個噩耗,想當年,自己的朝鮮國力正強盛的時候,面對日本的入侵,只能是節節敗退,根本就沒有抵抗的能力,最終不得不依靠著大明的增援,才守住了這江山。現在自己虛弱到了極致,一旦倭寇登陸,自己的江山社稷就會傾刻間崩塌。
大明朝廷冊封認可自己,這是必須的第1步,只有如此,才能統一整個朝鮮的人心。思想正朔的確立,就可以號召天下對李適保的興安君行釜底抽薪,然後藉助毛文龍五萬大軍,行霹靂手段,剿滅李適。
而當內地平叛結束,就實行領議政樸金輝的策略,留下大明的軍隊抵抗倭寇,讓大明的軍隊成為自己手中一支強悍的實力,即可震懾國內蠢蠢欲動的反對者,又可以讓大明的軍隊成為自己手中的一條狗,為自己守住門戶,抵抗倭寇。
雖然李倧也知道,在一個國家裡,駐紮著一支自己完全不是對手的外國軍隊,其後患是無窮的,完全有可能將自己變成傀儡。
但正如領議政樸金輝說的那樣,建奴殺過來,自己就是奴隸,倭寇殺過來,自己連奴隸都做不了,只能是身死族滅。兩害相加取其輕,畢竟大明還是仁德的,做大名的傀儡,還是有希望的,只要內外全部平息,自己就可以以大義的名份,讓大明朝廷撤兵。
在這一點上,李倧是有著絕對的信心的,因為,大明一項就以仁義對待周邊的屬國,只要自己佔據道理,佔據仁義的高度,擺脫大明的控制,那就是輕而易舉。
正在李倧胡思亂想的時候,一個內侍小心的走了進來,小聲的稟報:“天朝的使節已經到了50裡外。”
李倧精神一振,大袖一揮:“擺開全部的儀仗,我們出迎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