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原因是自己施行裡恩威並施之策。
恩,自己和李慶敘述了兄弟知情,這叫動之以情;用自己在朝鮮王廷如日中天的身份,答應他們父子,在他們投降之後,保證他們的人身財產安全。同時又向他宣告形式,現在大明宗主國已經明確的確認李倧朝鮮王國的王位,成為了朝鮮真正的正統。這個地位別人已經不可撼動,而執迷不悟者,便是亂臣賊子。然後就明確的對李慶表示,自己有百戰精兵5萬,身後還有大明天朝的軍隊5萬,合計10萬大軍,這樣的軍事力量,滅了他等於是易如反掌。最後還誠懇的規勸,人當識時務,辨明是非,李適和興安君已經兵敗被殺,再也沒有了反覆之力,他自己一個人何必和正統對抗?與政府對抗只有死路一條,望自己的堂兄迷途知返,順應大勢。
書信寫得情真意切而又咄咄逼人,分析得入情入理,而且親情滿滿,即便是一個糊塗的人看了,也會在潸然淚下的同時幡然悔悟。
但他卻不知道一件事情,李全的遺言,還有他的死,已經堅定了李慶父子割據藩鎮的決心,並且在前一次小斜關的戰鬥中,讓李慶也看到了利用太白山關隘層層阻擊,將所有對自己不利的勢力阻擋在外的希望,奠定李家千百年的基業的野望已經深深的紮在了李慶和李興父子的心中,豈能是一片輕飄飄的書信就能讓他改弦更張的?
於是本著來而不往非禮也,張慶殺了張晚的使節,用這個辦法,表明了他堅定的信心。
這樣的結局,張晚是深深的,沒想到併為此惋惜的。
既然敵人不投降,那就滅了他,至於自己和他的表兄弟的關係,在再一次統一朝鮮的大義面前,徹底的被拋棄。
滅了他,在讓自己再高升一步的野望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
於是再也不廢話,三更造飯,五更點兵,排開陣型,對西峽關進行最後的總攻。
是的,是最後的總攻,因為在張晚看來,毛文龍之所以在這個小小的關隘前躊躇不前,是因為他根本就沒有上心的去攻打,他就想以這個方式,多賺一些朝鮮王廷的錢糧,那麼自己就讓他知道,你那小人之心,在我這個君子洞如觀火,同時我也讓你看看,我朝鮮的軍隊,戰鬥力也絕對是強悍的。其實當初,要不是你毛文龍雙方賣武器,李適在自己的手中,早就灰飛煙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