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飛,能夠成為駐紮在平壤偵緝隊辦事處的首領,絕對不是泛泛之輩,才幹和能力是絕對能夠勝任的.為此他一直在抱怨,抱怨大帥不看重自己,不管是朝鮮南方的戰爭,還是對北面遼東的滲透,都需要自己這樣精明強幹的人.可卻偏偏將自己放在這一個百無聊賴的地方。
自己帶領的一個小隊10個人,每天做什麼?只能是例行公事的瞭解一下當地的民情,掌握一下百姓的心思動態,然後到朝鮮當地的衙門走上一圈,然後,然後就是睡覺了。
當日本佔領朝鮮南方之後,平壤成了前線,平壤的戰鬥就需要後方補給,這樣一來,趙一飛總算是有事可做了。
向前方補給物資,這是平壤的任務之一,同時,在這裡編練軍隊,然後再送到漢城補充前線的人員損失,也是這裡的主要任務。
既然有了這兩個關鍵的任務,這裡就成了巨大的物資倉庫。朝鮮拿出所有前朝的寶藏,向東江鎮購買軍需物資,毛文龍是以折半的價格賣給的,其實也就總體算來不賺錢,還要搭上運費,這樣一來,朝鮮獲得的物資是海量的。
但是按照戰略規劃,有13直接送到了漢城,但畢竟物資太多,漢城是容納不下的,所以剩下的23,就囤積在這平壤裡了。
而朝鮮徵收的秋糧賦稅,也都聚集在這裡。不要說軍械裝備,就單單一個糧食,現在就不下200萬石,那是一個什麼數字?這絕對是一個非常讓人恐怖的數字。
戰爭繼續,漢城裡突然傳來了國王要以身殉國,死保江山的決斷,大批撤退回來的百姓,一下子湧進了平壤,讓這一個城市立刻人滿為患。
但是趙一飛發現,撤退回來的人口不成比例,因為凡有愛國的青壯,都緊緊的跟隨國王準備殉國而留在了漢城。撤退回來的接近20萬的百姓,幾乎全部是老人和婦孺。
同時他更發現一個非常要命的事情,那就是分出來的一半官員都是庸庸碌碌之輩,而監國的昭顯世子不過是一個12歲的娃娃,根本就什麼都不懂。
就比如說最關鍵的平壤城防問題,前線吃緊的時候,將後方計程車兵源源不斷的調上了前線,偌大的平壤城最終只剩下1萬人馬。即便是這1萬人馬,還不能專心守城,主要是維護治安,和守衛那海量的物資安全,城防就等於形同虛設。但是當這批官員們撤到平壤的時候,明明知道前面的漢城即將陷落,平壤將在不久之後成為前線,但是這幫官員們卻整天沒頭蒼蠅一般的圍著世子轉,也不知道轉個什麼。
趙一飛就不得不帶著自己的擔心,幾次求見世子,請說自己的擔憂。但雖然你是大明的軍人,但你的級別的確太低了,所以他幾次求見,都沒有得到被召見,更不要說採納他的建議了。
實在沒有辦法,趙一飛不得不拿出一筆錢來,賄賂了原先平壤的留守,將這非常關鍵的情況請求他轉達上去,結果這個留守是看在錢的份上,才替他將他的意見轉達上去。
為了他們好,卻要賄賂他們,這算什麼事兒呢?但是為了東江鎮的大戰略,趙一飛也只能這麼做。
讓他多少欣慰的,就是這個平壤留守,總算是勸說著那幫堂上官採納了趙一飛的意見,同時也為了安定平壤內部的流民心,避免出現什麼騷亂,就在難民裡抽出了2萬青壯,簡單的編練一下,成了平壤的城防軍。這樣不管怎麼說,平壤的城頭上總算是有了軍人的身影。
當然,這3萬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的軍人,真的戰爭起來,幾乎就起不到什麼作用,但也只算是聊勝於無吧。
趙一飛開始替朝鮮人忙活起來,將自己手下的10個人全部派出去,收集四面的情報,而自己就遊走在朝鮮官員之中,努力的鼓動他們將更多的百姓武裝起來,加緊城防建設。
同時趙一飛向朝鮮官員提議,平壤城即將成為前線,接近30萬隻只能消耗不能生產的百姓留在城中,是非常危險的。一旦日本人圍城,看著非常恐怖的200萬石的糧食,根本就支援不了多久。所以他請求朝鮮的官員,將那些對防守幾乎沒有任何作用的百姓,分批遣散到周邊的農村去,即便每人發給他們一石的糧食,也應該是合算的,否則一旦敵人圍城,大家最終的結局只能是餓死。
還是原先一樣,他這種非常合理的建議,當然傳達不到上面去,所以他只能再次找到平壤留守,向他詳細的分析了自己的決斷辦法。但這一次,平壤留守卻拒絕了他的請求。
“百姓撇家舍業,搬遷到了這裡,他們已經困苦萬分,我們又怎麼能忍心將他們驅趕到鄉下去?這是不人道的。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