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我們的經濟貿易道路,全賣給了那些武裝商人,還有裝備了我們毛可喜的艦隊,讓我們沒有庫存裝備現在的軍隊。所以,事情急切,我希望在半年之內,能有新的火炮運送到前線,新的火槍裝備我的部隊。”然後充滿信心的說道:“既然在人數上我不能夠和日本人相提並論,我就在裝備上超過他,我到是要看看,是他日本武士的直刀厲害,還是我的大炮鉛子厲害。”
在這個時代,火器的威力已被許多人認可,唯一的缺點就是,工部鑄造的火器被人認為是自殺神器,讓人望而卻步。
但現在毛文龍的軍工廠生產出來的火器,用的是天下最精良的鋼鐵,質量已經達到了這個時代最高峰,自殺神器的帽子被遠遠的丟棄。真要是大面積的裝備部隊,其威力絕對可以震懾天下。只可惜,現在的產能低下,即便實行了流水線作業方式,每個月所能產出的火炮也僅能達到300門,燧發槍也不過三四千支,對於12萬復遼軍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如果再擴大生產量,首先鋼的產量就限制了擴大產量的可能。
但沒有辦法,這個年代的工業水平就是這樣,要不是毛文龍開動的金手指,就這一點產量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現在只能是這樣,有什麼樣的家底就過什麼樣的日子,有什麼樣的裝備就打什麼樣的仗。
一切安排完畢,毛文龍決定:“一切為了戰爭的勝利,大家共同努力吧。”
袁可立站起來,對毛文龍道:“我建議你還是回一趟京城,向皇上和內閣稟明情況,儘量還是爭取朝廷的支援,否則我對前途堪憂。”
毛文龍想了一下,最終還是堅定的搖頭:“朝廷的行事辦法卻不說,現在整個大明都在為未來的那一場,千年未有的大旱,作未雨綢繆,我們絕對不能因為這場戰爭,打亂整個佈局。一旦打亂了這個佈局,再想要重新恢復運作,那就是難上加難。”
然後堅定的看著滿堂的官員將士:“我們就用我們東江鎮的所有,和日本人拼,即便不能勝利,也要讓日本大傷元氣,在十幾年之內,不敢再窺視我們中原,最少,沒有能力窺視中原。”
這就是準備拼光東江鎮的慷慨悲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