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父在,孩兒不敢決斷。”毛承勇誠懇的回答。
“你是草原督師,這得你決斷,我不過是一個看客,我無權指揮排程草原軍團。”
毛承勇就艱難的道:“既然我們現在的狀況是這樣的,那麼我們就應該避敵鋒芒,我們直接撤回長城沿線去。”
這個辦法很穩妥,但也很窩囊。
馬維忠毫不猶豫的站出來反對了他的提法:“我們不能撤。”
毛文龍就介面詢問:“在這明顯是敵強我弱的時候,我們為什麼不能避敵鋒芒,難道我們又要走曹文章的道路?”
馬維忠就大義凜然回答:“不是兄弟我好勇鬥狠,也不是我強人所難,而是因為我們在後方所做的所有努力,如果因為我們不在這裡擋住滿清皇太極的進攻,我們的所有努力都將化為烏有。而最關鍵的是,我們將徹底的失去那些已經認同是大明子民的蒙古人的信心。”
這才是最關鍵的,毛承勇沒有錯,馬維忠也沒有錯,是這兩個人站在的位置決定了兩個人截然相反的立場和決斷。一個是軍事,一個是政治。
對於兩個人的意見分歧,毛文龍並沒有因此而感覺到揪心,反倒感覺到欣慰。因為就從這樣的分歧裡,足可以看出這兩個人,已經變得成熟起來,變得能夠站在自己的官位立場,看一件事情。
然後就看向了氣定神閒的劉興賢:“你有什麼見解?”這個也必須問一問,因為未來的這個草原,將由這三個年輕人來決定他們未來的走向和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