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散沙的蒙古草原,需要大明的草原軍團來保護,一旦失去了大明草原軍團的保護,一盤散沙的蒙古部落,是沒有任何一個部落能夠抵擋住滿清強大的打擊的,他們自然而然只能選擇歸附滿清,如此以來,就會像歷史上那樣,在皇太極御駕親征,將林丹汗追逐了上萬裡,最終將他攆到青海去,結果就是,沒有了一個凝聚力的蒙古大汗,蒙古的所有部落,就都恢復了滿清,不但組成了50萬蒙古八旗,而且,大明北方的防線,就只有一條單薄的萬里長城。
其實如果歷史上,即便是吳三桂不獻出山海關,滿清入寇中原也必將實現。
山海關有關寧鐵騎防守,但是整個北面的萬里長城,號稱百萬的邊軍還能起到什麼樣的抵抗作用呢?那些邊軍,在崇禎的後期,已經7年,最長的已經九年沒有得到一文錢的軍餉。將士們靠典當刀槍盔甲,滿山挖野菜草根活命,而他們的妻子女兒,只能做半掩門來求生,而他們的父母,只能到內地去乞討,不知道餓死在哪一條溝渠,成為野狗的腹中之食。你還指望著這些人能夠守衛住那單薄的防線嗎?
而這時候毛文龍總算是明白了,自己在越過長城的時候,那種擔憂了。
現在的邊軍的生活,可比以前強多了,他不但在上一次自己侵略草原的時候,那是邊軍跟著自己得到了豐厚的戰利品,並且按照當初自己的指點,將他們搶掠來的牛羊,變成了他們發家致富的資本,從而讓他們豐衣足食。而最關鍵的是,無論是當初自己提倡出來的皇商,向他們繳納的稅賦,還是後來推行稅務改革,讓他們截留地方三成,成為了他們固定的收入,讓他們不再為衣食而擔憂。其結果卻讓他們開始懈怠,讓他們漸漸的感覺到,他們沒有拿大明朝廷的俸祿軍餉,也就沒有了為大明防守邊疆的責任。
而最關鍵的是,在大明徹底的收復了草原,將大明的疆土向北擴充套件了近千里,讓長城已經不再是邊塞,就更讓那些邊軍們感覺到,戰爭已經離他們遠去,他們頭頂上的那個軍人的名稱,已經名不副實。
這樣的邊軍,一旦別人殺到面前的時候,他們已經沒有了一點抵抗的能力,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已經不將自己當成軍人,而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大明百姓而已。你卻指望著這樣一群人守衛大明的長城防線,抵抗滿清八旗的進攻,那還可能嗎?
想到這裡的時候,毛文龍不由得肅然而驚,這時候他才發現,馬維忠和劉興賢擔心是對的。
三個人三個意見,這就叫分歧,而且三個人年齡相當,互不同屬,各自代表各自的利益,誰也不是誰的上司,最終三個人將目光看向了毛文龍。
在這裡,只有他才是真正的決斷人。
毛文龍只能苦笑了:“如果我不來這裡,面對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你們三個人將怎麼樣決斷呢?”
沉默了一陣之後,毛承勇道:“草原軍團歸我指揮,我有決定這個軍團的行動權利。”
劉興賢淡然的回答:“以草原軍團大部分的將士,都是我奴兒干都司出來的,我認為他們保家衛國有責。”
馬維忠就將小胸脯挺起來:“不管你們是什麼職務,你們都是大明的臣子,你們的一切行動都應該以內閣為基準,而我是內閣的一員,我代表著內閣和國家。”
毛文龍就氣笑了:“古人說的好,一個槽頭拴不了兩個叫驢,結果朝廷卻一次拴了三個,這絕對是朝廷的失策,看來我這次得上書內閣和皇上,在你們三個人的腦袋上,再加一個,叫做草原總督。”說完這話,毛文龍將一個玩笑話卻當真,不得不皺起眉頭來,篩選著自己記憶中朝廷裡還有哪位大佬,能夠擔當起這個責任。
對於想一出是一出的毛帥,三個小年輕人實在是拿他沒有辦法,但是從國家層面考慮,就從今天的矛盾上看,的確需要有這個人。
這個人必須是能夠壓制住這三個小年輕,看來在中央的大佬,還必須要有資歷和威望的。老年的政治,還是有他一定的好處的。就比如說現在這三個人,假如說其中有一個40歲以上的,按照中國人尊老重賢的心性,即便有不同的意見,最終一個尊老上,就能拍板決定,就比如說現在,三個小年輕的意見相左,但大家最終將目光看向自己這個50多歲的人,倒不一定非得是自己的威望多麼高,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自己這個年歲在。
同時從這三個人代表的三個利益來看,他們提出的問題的歸根結底,也就是長城一線。九邊的邊軍,也需要劃歸在這個勢力範圍之內。
那麼現在的三邊總督楊鶴,正好可以繼任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