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工商業主們,也再次獲得了充足的貸款,工人們又得到了足額的工錢,然後去購買他們想要購買的各種物品,從而又拉動了商業的運轉。大明各地的稅收在穩步的增長,地方的財政寬裕了,戶部的收入增加了,雖然沒有達到南北宋那種恐怖的每年戶部收入1億多貫的規模,但一年實打實的稅收達到了五千萬銀元。戶部已經有足額的錢來給邊軍,給各個地方的守備軍隊發放餉銀,來給草原集團,給關寧鐵騎,撥付源源不斷的軍費。
錢出去了,又流入市場,經濟就再次增長,然後稅收就繼續增長,然後就繼續發放,並且開始以國家的力量修整河道,建設道路,等等等等。現在整個大明的戶部和內帑,不再為銀子發愁,而是為怎麼將他們花出去發愁。
然而就在這空前的繁榮之中,大明產品的主要輸出國,歐洲,卻因為不斷的被迫向大明朝廷輸入銀子購買物資,而南北美洲的金銀卻被大明壟斷,歐洲就出現了金銀荒,在雙方不能發動戰爭搶掠的情況下,金銀缺少,最終導致了購買力的萎縮,大名輸入歐洲及其他各國的貨物,開始減少。
但這時候,誰也沒有注意到的事,以物價為最基本衡量的糧食,在大明京畿,由原先的八毛(按照銀洋比例)一石的精米,不知道什麼時候,悄悄的長到了1塊2。
百姓們收入多了,但他們卻慢慢的感覺到,自己的生活質量並沒有改變更大,似乎還有點不如以前。
這時候一個巨大的危機,已經悄悄在大明埋伏下來。
而首先感覺受到這種危機的,就是剛剛建立的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