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承祿帶著的騎兵師都是蒙古人組建的騎兵。但這些騎兵,他們的家屬和他們,都是受了毛文龍大恩的。
蒙古人憨直,他們的信條就是,你有恩於我,我們不說什麼狗屁的湧泉相報,我就是把這顆心交給你,就是將這條命交給你就完了。
其實,草原集團的曹文昭,失敗的很冤枉。他並不是一個愚蠢的人,而且在戰術上,戰略上,在明末絕對是一個大家。在歷史上,他曾經為大明王朝平定關中,威震陝西。山西二十萬賊軍大起,曹文詔以三千人馬,星夜輕騎突進,殺的賊軍節節敗退。但最終被朝廷一日三調,人困馬乏,而當時大明那令人髮指的後勤規矩,讓他的將士三日沒有得到地方供應而飢寒交迫,最終被二十萬賊軍包圍,力盡自殺。
在上次草原戰爭中,他縱橫開闔,憑藉著15萬大軍,用了種種奇謀妙計,將百萬林丹汗大軍幾乎全部殲滅,只剩下3萬人跑到青海去,可見其能。
不過他這次失敗了,失敗的的確很冤枉。他失敗不在於自己的能力,而是當初御書房決策時候,皇上的好心。
天啟皇上看到毛文龍損失慘重,草原也已經平定,於是他好心的將毛承勇和劉興賢重新調撥給毛文龍。
一萬三千的復遼軍,當然是草原軍團的主力,但也並不是沒有他不行。而是在草原集團中,沒有了毛承勇真的不行。
毛承勇是草原漢子心目中的英雄,憨直的草原漢子,願意追隨英雄征戰。同時,毛承勇對那些草原漢子有恩,還是那句話,憨直的漢子報恩的形式就是交給你一顆心一條命。
如果當初毛成勇在,那5萬蒙古大軍就絕對不會譁變。
但曹文詔不行。曹文昭沒有對蒙古人施行恩德,在蒙古人看來,曹文釗就是殺自己同族的兇手。同時,曹文昭是一個文人,在他骨子裡存在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種根深蒂固的理念,他對蒙古人,有的只是威壓而沒有恩惠。
草原的漢子是恩怨分明的,他們對任何人沒有歸屬感,他們只對英雄只對恩人歸屬。
這就是曹文昭失敗的原因所在。
但這也是毛承祿以一萬蒙古人,竟然和兩黃旗打的難分難解而不落下風。而在最精良的裝備下,這一萬蒙古騎兵,隱隱的反倒佔據了上風的原因。
所以草原上就出現了這樣的狀況,一個軍團被包圍,包圍的滿清蒙古人,開始面對洶湧而來的5萬關寧鐵騎,而跟著關寧鐵騎之後,是被拖著後退舉步維艱,準備要裡外合擊殲滅關寧鐵騎的兩黃旗。而在兩黃旗之後,就是死戰不退的毛承祿的一萬騎兵。而在毛承祿的身後,是困守廣寧的洪承疇和他的一萬將士。
局勢混亂的眼花繚亂,但總的局勢對大明是絕對不利的,怎麼樣開啟這種困局,所有的人都在日夜長思。
一旦這個困局下去,不要多少天,大明的局勢就會再次徹底的崩潰了,辛辛苦苦達到現在扭轉的戰局,將徹底的崩壞。
需要一個改變,但改變在哪裡呢?
戰局就在這個時候改變了,因為毛文龍再次擔起了這個改變的關鍵點。
在等待後面新訓練的新軍補充上損失的時候。當著監軍的面,毛文龍敞開了自己的思想和心扉。
“要想救援被困草原的曹文詔軍團,可以損失西北軍,可以損失蒙古騎兵,可以損失關寧鐵騎,可以損失我的毛承祿。但絕對不能損失信陽軍。”
齊飛當時直接開口:“大帥——”
毛文龍直接怒吼:“給我閉嘴。”
毛文龍之所以如此疾言厲色,是因為他知道齊飛想說什麼。
但他想說的話,在這個時候卻絕對不能說,因為只要他一開口,齊飛就死定了。
監軍魏是會是一個老好人,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但他絕對不是一個沒有原則的人。他是皇家的奴僕,他是皇上的人,即便自己對他們再好,只要自己損害了皇家的利益,魏是會絕對第1個站在皇家的角度上,一致對外的。因為太監,早就將他們的命運和皇帝捆綁在一起,這和利益無關,這是生死與共。
齊飛的意思非常明顯,因為毛文龍太知道這個人了,這個人是為了達到目的不惜一切的。
齊飛想的對,現在整個大明朝已經進入了興旺發達時期,滿清已經不再是最大的危險。因為在厚重的大明帝國之下,滿清皇太極不過是在垂死掙扎。自己的軍隊打掉了,草原的軍隊打掉了,即便是遼西的關寧鐵騎打掉了,但並不能夠影響整個大明帝國對建奴的壓迫。
就像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