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眉頭緊鎖的李光道欲言又止的表情,毛文龍就拍拍他的肩膀:“我說老李,咱們是難兄難弟,他們爺兩個雙方打仗,我們實在是插不上手。但我看你今天來絕對有事,你就直說吧,我老毛能幫的絕對毫不含糊的幫你。”
李光道就長嘆一聲:“時局如此動亂,我身為王朝的臣子,守土有責,絕對不能讓建奴再踐踏我們的國家。但我鐵山雖處要隘,卻是兵微將寡,原先還有1萬人馬駐守,但是這次國王有命,調走了5000,現在滿打滿算不足3000人,一旦建奴突襲,我們鐵山就危如累卵,所以我不得不親自過來,請毛帥看著我們是難兄難弟的份上,派出一支部隊協守。”
朝鮮有任何事情,不管是外部入侵,還是內部爭鬥,尋找大明出兵幫忙,已經成為了一種順理成章的習慣,所以在朱元璋規定的14個不徵之國裡,朝鮮就成為了大明最要命的累贅。就在不久前,明朝還幫他們打跑了倭寇,消耗了部分國力,現在在這個關鍵時候,李光道來求毛文龍出兵,算是順理成章。
說明了來意之後,李光道還是非常擔心自己達不到目的。原先朝鮮求大明出兵,都是以國王向皇帝申請的名義。但這次卻與以往不同,沒有得到大明朝廷的封賞,朝鮮就等於沒有國王,而底下的官員互相請求幫忙,其實和大明的規矩不和的,如果毛龍答應出兵,就違背了大明朝廷的法度,說不好就是丟官罷職。
但現在事情的確到了緊要關頭,李光道實在是找不到援軍了,只能尋找毛文龍的幫助,然後就眼巴巴的看著毛文龍,生怕他拒絕。
毛文龍拒絕他也是在情理之中,因為鐵山的前面是兇悍的建奴,毛文龍雖然經過幾次出擊,但每一次都是他們的朝廷命令他,而他也損傷嚴重,每次都幾乎將毛文龍打回原形。而毛文龍的戰術歷來就是打了就跑,儘量避免和建奴死磕。但這次防守鐵山,建奴真的來進攻,毛文龍是不能跑的,到時候就是一場慘烈的對攻戰,毛文龍的損失就更大。
而這不過是一方面,還有一面就是,鐵山身後的朝鮮已經亂成一鍋粥,雙方都會派人來聯絡毛文龍幫助他們,到時候毛毛文龍的處境就相當尷尬。
同時,由於後面大亂,根本就沒有任何能力招待毛文龍,防守鐵山還要毛文龍倒貼。現在的毛文龍雖然富可敵國,但這個傢伙也是視財如命,讓他做倒貼的事情,的確是為難。
現在,就看毛文龍有沒有大局觀,就看自己和毛文龍的關係鐵不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