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再次登殿,召集所有的文武進行朝會。原本這樣的大朝會,大殿裡是精英薈萃,人才濟濟,大殿裡都站不下人,那些低階的官員都會一直排到金水橋上去。
然而經歷了這場大動亂,一百個朝中重臣自殺,首善書院的天災,更將從各地趕過來,準備痛打毛賊這個落水狗的東林官員一掃而空。現在,大店上已經不再人滿為患,反倒顯得空蕩蕩的。
天啟皇帝高坐在上,身邊已經不再是魏忠賢,而是所有黨派都認可的王震。東林黨已經徹底的消失了,閹黨也已經七零八落,剩下的人也一個個誠惶誠恐,人人自危。
倒是那些官復原職的孤臣黨員們,一個個紅光滿面,鬥志昂揚。
不過這也有一個好處,原本這樣的朝會,在皇上吩咐平身之後,三黨的黨員立刻就擼胳膊挽袖子的開始對罵,然後發展到全武行。每次朝會結束的時候,地上都會留下斷了的牙笏,破爛的袍子,染血的鞋子,然後就是無果而終。
但現在最能打嘴巴官司的東林黨沒有了,大殿已經不再如原先那樣爛蒼蠅亂飛,真正實幹的官員們,也已經不必將精力浪費在打嘴仗上,而是直奔主題。
天啟皇帝首先提出了最重要的一件事:“經過這場天災,內閣的幾位重要閣員,盡忠在了乾清宮,內閣徹底癱瘓,而在這次災難死去的文武大臣,更是達到了300人之多,所以,我們首要任務就是,重新組建內閣,大家先公推一下內閣首鋪讓朝廷快速的運轉起來。”
這是當務之急,但大家同時也欣喜萬分。
皇權和內閣的臣權這從設立內閣以來,就一直爭鬥不休,現在這個漸漸強勢起來的皇帝,並沒有因為內閣被這場天災幾乎一網打盡,而直接廢了內閣,實行權力的統一。這讓所有的文臣武將不由得鬆了一口氣,也由此可見,這個強勢的皇帝還是守規矩的,守規矩的皇帝是好皇帝,因為現在已經沒有了東林齷齪的想法,所以大家一致歡喜。
歷史上後來的幾個由閹黨支援上位的內閣首輔或者主動辭官,或者在這場“天災”裡殉難在了乾清宮,他們也就不會再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了,於是新的人選也就會煥然一新。
大家小聲的議論了一陣之後,毛文龍第一個站出來推薦:“孫承宗老師傅,國之棟樑,而且忠心耿耿,更因為在這內憂外患時候,孫師傅還知兵,更是人旺名滿天下,當做首輔。”
孫承宗,原則上是東林黨人的餘孽,按照原先黨派之爭的道理,是絕對會被另外兩個黨派反對的,但這時候已經弱化了黨派之爭,或者說乾脆已經沒有了,毛文龍就秉公舉薦。
這是一個好人選,如果他能成為內閣首輔,當能擔起這個重任。
於是一些臣撩紛紛響應。
但是拖著病體的孫承宗卻站出來:“臣已經老邁不堪,擔當不起如此重任,還請陛下將此重任交於旁人。”
天啟就有些失望,但看到瘦骨嶙峋的老師傅深陷的眼窩,沒有血色的面龐,最終只能嘆息一聲:“孫師傅,您做不做這首輔,並不是由朕和您說了算,那是群臣的選擇,您老先坐下,慢慢的喝茶聽著。”然後天啟又吩咐手下的太監:“給孫師傅端一碗人參燕窩。”
孫承宗就眼淚汪汪的施禮謝恩之後坐下了。
這樣的表態,讓所有的文武大臣更加放心,因為皇帝說了,庭推閣臣他依舊按照原先的規矩,還是由諸位大臣做主廷推,這就足以證明,這個皇帝並沒有因此將手伸出來,並沒有撈過界。
張維賢想了一下之後,舉薦道:“登萊巡撫袁可立一項能力卓越,而且正是年富力強,臣推舉袁大人擔當。”
這個人選的確不錯,大家紛紛贊同。
袁可立出班拒絕:“英國公不說實話呀。”
這樣的開場白不由得讓大家一愣。張維賢就詢問:“不知道袁大人說我不說實話,這話從何說起?老夫我要洗耳恭聽。”
袁可立一笑:“老夫今年已經70,已經是垂垂老矣,你卻說老夫年富力強,這不是扯淡嗎?英國公今年不過67歲,按照這個道理來說,你更適合這個位置。“
這樣的說法,當時贏得滿堂鬨堂大笑,這時候也沒有御史出來彈劾大家君前失儀了。就在這一片鬨笑聲中,大家心中不由得有一種異樣的感覺。原先的那幫老古板,張口閉口道德君子的東林被天災一網打盡之後,這朝堂也變得輕鬆起來,而最主要的是,辦起事來也順利的多。
張維賢搖手道:“咱們這個帝國是老人政治,正所謂人老成精,您70歲,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