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他們兄弟在御書房裡的對話就可以看出。
那場對話,因為自己對太監的好,已經被後來到遵化傳旨的太監原原本本的告訴了自己了。
而在豐潤之戰之後,信王對東林的惡感頓升,而對自己的態度卻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這看來是一件好事,但其實卻更讓人擔心,自己對他好了,他就對自己好感頓升來個大轉變,而一旦自己做的事情不能讓他滿意,當然也就會再一百八十度的再變回去。
這不是毛文龍的臆想,也不是擔心,朱由檢就是有前科的,正經的應該是有後科的。
當初上位,就打倒了還能治國的閹黨而全力扶持東林君子,而當東林君子繼續執行架空皇帝的策略的時候,崇禎又在臣權與皇權的爭鬥中對東林大加打擊。
而在認人上更是不堪,在信人上更加朝秦暮楚。
縱觀整個崇禎朝任命的重要大臣,內閣就換了十七個,這可比後世日本換內閣大臣勤快多了,而且你看看他任命的這十七個內閣首輔都是什麼人,就沒有一個好的傢伙。
而那些為他征戰廝殺的督師經略,如袁崇煥,楊嗣昌,洪承疇,孫傳庭,盧象升等等,先是無條件的信任,然後是沒理由的猜忌,哪個得了善終?
大明如果沒有崇禎是不是更好些,天啟一直在位而不是落水一個感冒就死,那是不是更好?
這個想法一進入腦袋,毛文龍就怎麼也趕不走了,天啟一直當皇帝下去,對大明好不好不知道,但最少對自己是有好處的,最少當袁崇煥殺自己之後,應該能為自己站出來平冤,那樣自己的兩個義子一個義孫就不會成為歷史上最大的漢奸之一,大明的江山,嗯,在毛文龍的心中,漢人的江山會依舊掌握在自己這些漢人的手中。
這一點需要考慮,值得考慮。這就是面對著天啟賞賜的蔬菜,信王偷出來的御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