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現在大明軍隊的配置,一軍統帥之下是監軍,然後是贊畫,當初這兩個人都是文官,然後才是武將的參將守備等等。
但是自從在毛文龍提議之後,在魏忠賢的極力鼓動之下,太監監軍已經成為事實,文官監軍被撤了回去。
在文官的有識之士眼中,這就等於變相的失去了文官對武將的監視和掌握,所以是進行了一番堅決的反對的,就在毛文龍不在的這一段時間,既然大家已經決定坐看毛文龍戰死在草原,也就沒有必要和一個即將死的人再糾纏不休,於是文官集團和閹黨,就在這太監監軍上,狠狠的鬥爭了一番。
但是文官要取得勝利,這裡有兩個前提,第一個就是皇帝的支援,這一個和內閣無關,因為監軍這個東西,本來就不是正式的官僚系統,本來就是皇帝派出去為了防備武將造反而委派的。第二一個原因,那就是文官們願不願意去。
結果第一個皇帝支援,文官集團就沒有得到,因為皇帝透過實踐看到,文臣們監軍,只能和武將奪權,造成軍隊中的內訌。而經過對後金的連年戰爭的慘敗,天啟已經看到文臣治理國家還行,但行軍打仗,還真不行。再加上東林施行的架空皇上,削弱皇權,幻想以士大夫治理國家的政策,監軍掌握了軍隊,對皇權也就是變相的對朱家王朝危害極大,所以堅決的用太監監軍,撤掉文官。
第二一個,軍隊窮困,而且沒有真正的實權,不過就是看住軍隊的這些丘八,在政治上根本沒有一點的獲利,在文官們看來,沒有實實在在的收穫,就是跟這些丘八吃苦,而且還要和這些丘八整日裡打交道,更是自降身份。
而這最關鍵的是,只要戰事一起,大明的軍隊都是戰敗,軍功沒有分潤到,掛落倒是吃了不少,而就在這些年,監軍在軍前自殺被殺的那是比比皆是,現在監軍這個角色,人人談虎色變,所以也沒有人願意去。
所以在皇帝提出來換做太監監軍的時候,文官集團的上層是極力反對,反正也不要他們自己親自去,而下層的文官幾乎是彈冠相慶,總算是擺脫了這種受罪吃苦沒前途的工作。
沒有了兩個基礎,最終太監監軍在一陣你爭我吵之中,最終得以被魏忠賢推行,於是各地的監軍太監走馬上任,這也等於變相的大明的軍隊被閹黨把控。
但是被派來複遼軍遵化監軍的董有理知道,在別處當監軍,雖然清苦一些,還能多少有一些好處,但是給毛文龍當監軍,絕對不是一個輕鬆的差事,前車之鑑就在眼前,先有王大用監軍皮島,再有王一寧贊畫山東平叛,結果誰都不死,唯獨兩個監軍光榮的戰死,這事根本就不蹊蹺,大家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罷了。
所以這一次,董有理就秉承了兩個凡是,凡是毛文龍的事情,自己堅決做到只聽不說,凡有毛文龍的決斷,自己堅決是隻看絕不指手畫腳。
只要這兩件事做好了,毛龍這個人還是講道理的,那就是他所做的一切,你如實上報去,他絕對不怨恨和抱怨你,而毛文龍得到好處,絕對有自己的一份,在這一點上,也是有前車之鑑的。現在皮島上的錦衣衛千戶王洪亮和東廠坐班馮世寶,不但如實的將毛文龍的一言一行,所作所為稟報了皇上,得到了魏公公和皇上的嘉獎歡心,而且也得到了毛文龍的軍功分潤步步高昇,更主要的,每一次毛文龍獲得繳獲的時候,都會給這兩個人一份,現在這兩個人在京城的家人,宅子已經擴大了一倍有餘,原本緊迫的日子,也變得滋潤無比,出入奴僕馬車,身穿綾羅綢緞,可見其中貓膩。
有了兩種前車之鑑,董有理當然學會了做人,太監這個東西就是這樣,在最卑微的環境下,必須學會察言觀色,那些所謂耿直的,早已經墳頭上的草多高了。
有了幾種前車之鑑,董有理就變得乖巧起來,對毛文龍對事情絕對不參和。
而至從毛文龍為戰死的內操太監請功,以為國捐軀將士請與撫卹,並且承諾為戰死的太監,還有以後老無所依的太監宮女建立公祠之後,太監和宮女已經將毛文龍當做最最親的人了,現在的太監對毛文龍那是真心的佩服真心的感激。從這一點上出發,大家感激還來不及呢,何來挑毛病一說。
張繼先不是軍人,按照現在的身份來說,算是毛文龍的幕僚,屬於師爺的那個位置,所以就帶著恭敬的表情,向董有理還有楊嗣昌等,彙報毛文龍出兵草原的整個過程。其中主要的還是面對軍中的二把手太監監軍。
結果他剛要彙報的時候,董有理就躬身還禮,透著謙卑和藹的道:“國舅太過謙遜了,我不過是你們家的奴僕,怎麼敢當國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