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張三不是遼東人,他是地地道道的山西人,現在在漢軍裡,按照編制算是一個千總,帶著手下三四百人。
漢軍就是這樣,後金對凡是投降過來的明軍,都要官升三級,算做對投降大金的一個恩典補償,結果原先自己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把總,就這麼混上了千總。結果現在的漢軍裡,官不比兵少。所以他一個千總,就只能帶三四百兵,這還是上頭看他人高馬大,似乎很威猛的加恩重用呢。
但對於被連升三級,張三一點感激涕零都沒有,反倒是心中充滿了怨恨。
在明軍裡,自己這把總怎麼的還能混上一頓兩頓的飽飯,百姓什麼的見到自己,還要躲到道旁規規矩矩的叫自己聲軍爺呢,可是在這裡,千總怎麼啦,沒有軍餉錢糧也就算了,反正在大明,在大金都是這樣,但在這裡,千總就是個屁,見到腦袋後面帶著一個豬尾巴的,就得遠遠的跪在地上磕頭喊人家主子,稍微不好,即便是人家三歲的孩子,也能拿著鞭子打自己一頓,要想反抗?刀子立刻就能砍下你的腦袋,你連說理的機會都沒有。
活著的確是憋屈死,現在張三非常後悔,當初自己幹什麼投降呢,不如當時一跑了之,不如干脆拼命戰死好了。
自己本來是一個山西大明的百姓,一家子苦熬著,還能渾淪著吃上有上頓沒下頓的飯。
但是,官府突然徵調民夫要運送物資去陝西的延綏,這個差役就輪到了自己的家。
大年早的時候,就傳來了蒙古人已經打穀草越過了長城,但真的沒想到,會一路打到了三邊總督的治所駐蹕之地延綏。
朝廷下了命令,要周邊省份支援物資,於是就有了這樣的結果。
當時如狼似虎的衙役拿著鞭子到了自己的家,徵募一個。當時父老弟弱,也沒有錢賄賂差役,於是,張三主動代替了老爹應募,揣上家裡唯一的一塊榆樹皮做成的餅子,跟著差役走了。
當時老爹癱倒在地上,死死的拉住自己的手,哭喊著:“留下點東西吧,然後我把他埋在祖墳裡,到時候你不管死在哪裡,你的魂靈就都在祖墳裡了,就都在咱們的家了。”
一旦被徵募從民夫,沿途不是被餓死,就是被鞭打壓迫死,即便是到了地頭,如果所運糧草少了,也會被刁難死,而一旦官軍戰敗,那就回被驅趕上戰場替官軍戰死,這一去,怎麼的都是個死。
留下點東西,能埋在祖墳,那就是魂靈的歸宿,即便自己死在異地他鄉,即便屍骨被丟棄在沿途溝渠,但總能夠讓自己不是孤魂野鬼啊。
當時張三就毫不猶豫的用自己家的菜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對著老爹兄弟哭泣著道:“熬一鍋肉湯吃下去吧,那樣我就和你們在一起了,你們進了祖墳我也就進了祖墳了。”
風雪慢慢,跌跌撞撞的,每一日都能看到運輸物資的道路上,都有倒閉的同伴,一路行來一路命啊。
但老天眷顧,竟然讓自己到了九邊延綏。
然而自己還是不能回家,因為蒙古的軍隊還沒走,一個官軍的把總就塞給自己一個木棍,就驅趕著和自己一樣的百姓上了前線。
還是老天眷顧,自己竟然在一次又一次的廝殺裡活了下來,這簡直就成了一個奇蹟。
就這樣,張三竟然進了軍隊,跟著大明軍隊飢一頓飽一頓的混日子。最後莫名奇妙的隨著大軍被調到了東北關外,參加了和建奴的戰爭。
建奴可和蒙古韃子不一樣,蒙古韃子是隻搶掠地方,不攻城拔寨,搶完了就跑了,大家只要躲在城池裡就是安全的。
但建奴是攻城拔寨,躲到哪裡也不安全。
再一個,這裡的兵也和當初陝西的不一樣,那時候,大家都是一起的兵,正所謂人不親土還親呢,打起仗來,即便是為這片土也能互相抱團照應,然而被調到了東北就不一樣了,這是一塊完全陌生的,幾乎沒有存在於大家記憶裡的第方。
同時,彙集到這裡的兵哪裡都有,有陝西的,山西的,河南河北的,還有根本就不知道是哪裡的,大家『操』著各自聽不懂的方言,行著各種不同的習慣,讓人有一種完全的陌生感。
這樣一來,大家還怎麼互相照顧?也正因為如此,讓大家更家『迷』茫,到底大家是在哪裡打仗,為誰打仗?再加上冬天的寒冷,夏天的乾熱,吃不慣的伙食,讓大家更是苦不堪言,所以,所有兄弟都想家了,都想這該死的,根本就不屬於自己的戰爭早打早結束。
一場大戰如願以償的開始了,於是,大家就不約而同地找到了跑回老家的機會,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