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天啟的囑託,也真的是心憂國事,孫承宗不顧疲勞,連夜打馬趕本山海關,六百里的路程,只用了一日夜就趕到了。
還沒到山海關前,就看到道路兩旁一眼望不到頭的全是從遼西逃過來的百姓,他們就在野地裡嗷嗷待哺。山坡上新墳疊壓著舊墳,溝渠裡野狗肆意出沒,不時等待為一個人手,一把骨頭撕咬吼叫。
當時孫承宗心中大恨,從廣寧戰敗,熊廷弼驅趕遼西百姓入山海關到現在都過去三個多月了,張鶴鳴和現在的王在晉竟然到現在還沒將難民安置,也不見賑濟粥棚,就這樣任憑百姓餐風『露』宿在野地裡,任其自生自滅,這官都當到哪裡去啦?
推開一路如叢林一般的乞討的手臂,孫承宗到了山海關前,對著緊閉的城門上計程車兵通報了自己的身份,那個士兵立刻連滾帶爬的跑回去向王在晉通報。
王在晉聞聽帝師趕來,當然不敢怠慢,趕緊出城相迎。
兩個人就在城門洞裡見了,王在晉拱手笑著道:“帝師前來可有什麼公幹?”孫承宗出巡山海關的文書,竟然落在了孫承宗的後面,所以王在晉才有此一問。
孫承宗回禮道:“前幾日老大人上書朝廷,提議要在山海關前修建城堡,萬歲不得要領,特意派下官來看看。”
王在晉就不由得一皺眉,朝廷有反對自己的,這個他知道,有東林同道每日都在給自己傳遞訊息,這讓他很是苦惱,苦惱在反對他最積極的竟然是自己的同黨袁崇煥。
這真應了那句,東林的脾氣就是要外鬥,也要內鬥,反正就是一天不鬥上一斗,骨頭都疼,但你也分個時候不是。
結果這次好了,把帝師給鬥來了,這是給自己找麻煩來啦,看來新官上任大搞基建的事情要泡湯了。
王在晉沒辦法,帝師堵門,不應承是不行的,於是就笑著道:“有話還是衙門書房裡說,我命人備上酒菜——”
結果孫承宗根本就不聽他的,直接站在城門洞裡繼續問道:“經略大人,新城(八里鋪)建成,是要用舊城的四萬兵馬來守城嗎”
看到帝師一臉公事公辦的樣子,王在晉頗有把握的說道:“不,要再招募四萬新軍。”
孫承宗有點納悶的問到:“如果這樣,方圓八里就有八萬守軍,是否太多了些?一片石西北難道不佈置兵力?”(一片石,距山海關13公里,有“京東首關”之稱,戰略地位重要,清軍入關之際就是與李自成農民軍在這裡展開重要決戰,史稱“一片石戰役”,為清軍入關奠定了重要基礎)
王在晉愣了一下,他還真把一片石給忘記了,現在想想,的確不妥,於是剛準備解釋彌補一下。
結果孫承宗如連珠炮般的接著發問:“並且八里鋪城距離舊城不到八里,新城背後就是舊城,舊城前設定的地雷、絆馬索、陷阱,城上的大炮弓弩是為敵人準備的,還是為我們新招募的新兵準備的?”
王在晉就張口結舌,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了。
“如果新城可以守住,那還要舊城幹什麼?舊城駐紮的四萬兵馬在城裡養老嗎?”
”四萬老城兵,是防備萬一新城守不住的時候,以應急的。”王在晉解釋他的想法,自己住在老城,新城守不住,那自己豈不也危險?所以壓著四萬大軍在手,還是把握一些。
孫承宗不依不饒的繼續問道:“如果新城守不住,新城的四萬兵馬轉眼來到舊城下,建奴尾隨而來,是開門讓他們逃進來,還是不開門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死在後金的刀下?”
王在晉顯然還沉浸在之前的問題上,面對孫承宗這個問題脫口而出了一個直接的回答:“可以在舊城外設定三道關口,堵住潰兵。”
言下之意,新城的四萬兵你是別想進入我的老城,我是連建奴帶潰敗一起堵住。
但是想想,還是自以為是的補充了一句:“其實我還準備在左側的山上建立三座山寨,用來接應潰敗計程車兵。”
這樣的回答當時噎的孫承宗差點背過氣去,這個對頑劣的天啟學生都不發火的老師,第一次對一個同為兵部尚書的封疆大吏大發雷霆。“士兵還沒潰敗就為他們準備後路,這等於讓他們潰敗。無論關口還是城寨,潰兵可入,敵人也可以尾隨而入。而你卻再設三道關口,那豈不是就是要這錢糧養活的四萬將士送死?”
王在晉也感覺似乎自己的辦法有點不厚道,按照這樣的安排,那些新城計程車兵,要麼死在後金攻城時,要麼死在逃往舊城途中自己人設定的地雷陷阱,緊盯著腳下地雷陷阱沒炸死,後面還有尾隨而來的後金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