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服,就打誰,直到打得服服帖帖。”
德志心想,這就是區別。有權的人,像宮支書之流,後代跟著沾光,參加工作,入伍上軍校當軍官,沒有權力的人,如賈山的兒子們,在家窩著,打工受氣,到處碰壁,不光是土家族,還是“啃老族”。人們一旦嚐到權力的滋味,就難以割捨,想方設法地保住位置,掌控權力,不僅有利益可沾,還有好名聲,在社會上有地位,後代跟著享福,那是好的無比的事。讀書,沒有後臺,沒有背景,沒有關係,也只是“陪太子讀書”,都是讀書,結局不一樣。這就是區別。有的人趕魚,有的人吃魚,得到魚的還是少數。得到魚的,不會分給那些趕網的人。偶爾給一點,就是恩典。
賈村醫說:“如今,宮支書面臨下臺,和他的貪得無厭有很大關係,最近一件事,讓他徹底失去了當支書的底牌。”
到底是什麼事呢?德志心想,不得其解。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lt;/a&;gt;
第204章 仕途遊戲
宮支書對賈家從來都不感冒,但是,虎坡村從來都是賈家的天下,因村子主要坐落在半邊山,外觀像白色的老虎臥在林海之中,只有老虎背上有一道山樑,叫做“宮家樑子”,樑子上集中居住的是姓宮的村民。
即便如此,宮家樑子裡面仍然雜居著不少姓賈的村民,這種優勢再明顯不過了,即,宮家在虎坡村和其他雜姓的村民一樣,算是少數民族了。少數民族,其實不是土家族,在漢族聚居的地區,土家族等民族是少數民族;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比如維族聚居的地區,漢族人相對少一些,就是少數民族。這裡的少數民族,只是針對姓氏來說的,不是真的民族問題。
宮支書當然是宮家的一支有生力量,以他為首的宮家來與大多數的賈家抗衡。賈家人多勢大,但是不夠團結,一盤散沙。宮家人少,聯合其他雜姓,一起來抗衡賈家。
結果,發生令人啼笑皆非的局面,就是,賈家竟然將大權交給了宮家,這個當然和宮支書縣政府裡有人分不開,可是,也和賈家的內訌有關。國人凡事都講關係,人情關係,非常厲害,人情債,大過所有的債。國人非常注重這個,相信關係,超過相信法律和道德,族人之間,甚至比村人之間,更加信賴。村人,來自不同的地方,族人,差不多都有血緣關係,差不多是一個祖宗的,相對來說,還有一個共同點,不至於亂了朝綱。無論在城市,還是在鄉村,都有這個關係在裡面。人在城市居住,但是,心還是屬於農村。人和自然分不開,人的記憶很奇怪,對於鄉村的記憶,一輩子都難以忘懷。
要說有人,賈家在縣政府裡也有人。
比如說,賈書記,丘灣鄉的黨委書記,就是來自虎坡村的。
賈書記原是縣長秘書,到丘灣鄉當書記是下基層鍛鍊,人卻是縣政府的人。
很明顯,派遣他去鄉里當一把手,實際上是實權派,在縣政府還不是,還得聽命於人,他去鄉里當然高興,但是有有一個人就偏不高興,反而恥笑。
這人是誰?
就是村會計賈新意。
賈新意和賈書記從小都是好朋友,光屁股長大的,人生的起點差不多,但是不代表後來就一定差不多,到後來,人生會發生變數,道路截然不同。真是這樣,賈書記成了書記,賈新意成了會計。
賈書記不用種地,賈新意還有責任田,還要春播秋收,甚至,遭遇到惡劣天氣,顆粒無收。
賈新意的身份是農民,賈書記身份是國家公務員,截然不同,天壤之別,賈新意就心懷不滿,總要在人前人後,說賈書記的不是。
自小玩到大的夥伴敢這樣說,那麼,那些村內姓賈的長輩們更不用說了。對賈書記知根知底的,根本聽不進賈書記的話,不尊重賈書記。
這個水利專案不是賈書記,怎麼會落戶到虎坡村呢?他們都不會這樣想,只覺得這是賈書記欠他們的,應該解決吃水困難,要不然,就打電話讓賈書記回來挑水,因他的父母還在虎坡村宮家樑子居住呢。
賈書記說過多次,讓他父母搬到縣城去居住,兩位老人就是不去,說住在城裡憋屈得慌,不如住在鄉下自由,做什麼都得心應手,也不用擔心兒媳的閒言碎語,或者背後翻白眼什麼的。
賈書記拗不過二老,只好讓他們住在虎坡村。老人喜歡自然,不喜歡樓房,人多必然是非多。和兒媳婦合不來,不是吃不到一塊,就是看不慣。老人牙齒不好,不喜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