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讓他錯誤地認為只是兩敗俱傷的結局,同時產生昊宇可能與大王子不和的錯誤判斷。同理,這種錯誤判斷對精明過人的皇上來說,也能起到一個錯誤的引導作用。精明的皇上當然也不喜歡大王子系的勢力太過龐大,即使他們親如父子,又是最佳的接班人選都不行。這是身為上位者的悲哀,也是這種社會制度下歷史的必然。
另外,這次的行動事先已上奏了皇上,經他同意後,由大王子牽頭,以整肅朝綱為名開展的,且由於牽連太多,這樣就夠上了重案要案的條件,堵住了岡村寧次以不是龍組主要職能為由,找到發難的理由。不但如此,此次行動採取聯合行動的方式,與刑部共同辦案。一方面昊宇不想過多暴露自己的實力,同時也不想讓大王子所有多心,有些案子,他故意找些可靠的人暗中策劃,不著痕跡地讓刑部獲得了重要證據。
在考慮替補用人方面,昊宇建議大王子一方面安插自己的親信,另一方面也要較多地安插一些正直有才華的中立人士,並大膽起用新人,這對大王子的聲譽應有極好的影響。這樣一來,那些能夠一展抱負的新人不但對大王子感激零涕,更加賣力地工作,大王子一旦當政後,整個帝國由於有了相當好的基礎,管理起來也相當容易。同時由於打出了大公無私的旗號,大王子就能最大限度的獲得民心。當然,也可進一步麻痺皇上及岡村寧次等派系,進一步認為大王子並沒得到太多的好處。
當然,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昊宇沒有說。正是由於大膽起用新人,大家都是生面孔,昊宇就能儘可能多地安插自己的人選。
方方面面,昊宇考慮得相當周到,斷不象一個少年所能做到的。當然,昊宇這樣做,並不是說他同樣也不相信大王子,而是考慮到今後可能的複雜形勢,預先留下一支伏兵而已。因為他更清楚地認識到,沒有實力,一切都是空話。可以說,這種方法只是他對劍道的感悟應用在官場上的一個例項而已,反之也證明他悟道的不拘一格,肆意縱橫的風格。
果然,透過這一次的大規模整肅行動,岡村寧次雖然心中暗恨,但看到如此結果,也不好發作,還認為大王子及昊宇不敢對他怎麼樣,所以只動了一些不傷根本的中小官員,還暗中恥笑倆人不自量力呢?他哪知,一貫重視從上而下的傳統策略的他,會在昊宇全然一新的從下而上的攻擊中,日益顯出致命的破綻。
正在昊宇連戰皆捷,勢力日益悄悄膨脹的時候,人魔形勢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阻礙了昊宇進一步行動。
繼惡龍谷魔獸肆虐後,西方喬冶帝國也發生了大量魔獸肆虐的事件,由於喬冶帝國沒有充分準備,損失遠大於伊蘭帝國,弄得人心惶惶,進而影響到朝中局勢,一時間,朝中政局動盪,各派系紛紛相互指責,形勢不容樂觀。
而位於南方的丹魯帝國也有魔獸肆虐訊息,雖沒有喬冶帝國那樣鬧得不可收拾,但也引起了極大的恐慌。
同時,那些小國境內,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不明魔獸的攻擊。
一時間,整個人族除東方的軒轅帝國外,人人談獸色變,紛紛組織軍隊傭兵擊殺魔獸,但由於魔獸數量太多,短時間內,根本肅清不了,整個人族露出了動盪的徵兆。
人族中也有精明善謀之人,經過他們的認真分析後,得出了一個可怕的結論,那就是——此次的魔蓋氾濫,很可能是魔族的陰謀,而魔族入侵人族已經不遠了,這從一千年前的人魔大戰前夕看出端倪,那時的情況如出一轍。
這種言論一下子塵嘯甚上,引起了各國當政者的重視。
經過各國政府的緊急磋商,決定將全人族四年一次的全大陸學院武技魔法高手比賽,改為所有歷史政審過關的高手之間的選撥,並提前進行,再從武技魔法比賽中選出優勝者,作為不久組建的人族聯軍的中高階將領,再由各國共舉一名德高望重的軍事名家帶領這支軍隊。比賽人數規定,每個大國名額二百,每個小國名額五十,最終選出前一百名。比賽將在三月後進行,三月內各國可透過各種辦法選撥出優秀人才參加此次比賽。
一時間,各國緊鑼密鼓地掀起了武技魔法的比賽高潮。
伊蘭帝國也加入了這場武技魔法大比拚的運動中去了。身為風頭最健的少年四神使當然不能置身事外。何況,即使他們不想參加也有人不答應。作為各國實力競爭的晴雨表,誰也不想落於人後,伊蘭帝國的皇帝當然不答應,而作為皇家魔武學院的院長,一心想到徹底打響學院的知名度,當然也不會答應。而廣大民眾早就將他們作為新一代的偶像英雄,當然也不會答應。等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