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挖內線,小牛放棄了納什。後來為了補強納什離去後的空缺,引進了基德,可到現在一看,發現小牛內線依舊是弱點。那麼繞了這一個圈子,他們這些年到底交易的什麼啊?再看勇士的陣容,內線能投籃,有籃板,兩個大個子還坐在替補席上,幾個優秀搖擺人,超級後衛……
這不是勇士經理穆林會交易,而是這幾年他們也飽受沒內線進攻、防擋拆差的困擾,所以才會有兩個大交易發生,剛好都是勇士適合的人。
小牛和爵士一樣,被勇士陣容克制,這種條件下,能靠著投籃贏一場就是極限了。常規賽兩隊最後一次較量小牛能贏,也是佔了蘭多夫受傷的光。一旦內線大殺器復出,他們就頂不住了。
第四戰還是在小牛主場進行,雖然球隊距離出局只差一步,可是小牛球迷依舊熱情的支援著主隊。他們的氣氛是其他球隊都該學習的。如果打的不好就噓主隊,爆發出各種不滿,只會給小牛球員施加壓力。
不過這一場就算球迷很支援,小牛壓力也還是很大。開場諾維斯基就失常了,連續投籃不中。他兩場比賽發揮好,球隊都沒能贏球,今天他開始想一個問題,自己出手多對球隊來說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如果隊友們站不出來,防不住,要怎麼才能贏球?
揹負著心理包袱,他的投籃命中率開始下降,而勇士的戰術還是內線都拉出去,掩護突破,錯位進攻。
和前幾場不同的事,這次老尼爾森做的更堅決,換上了三分球更準的阿祖布克,讓馬蓋蒂打了替補。無球掩護後,阿祖布克底角吸引防守,馬里昂往內線空切,負責打低位,蘭多夫高位。
這樣擋拆造成了一種情況,阿祖布克反跑有速度,出三分線接到傳球就能出手,馬里昂錯位後一招背身小拋投,也很有威力。
小牛主教練卡萊爾徹底服了,他在賽前做足了功課,研究了各種防守,能限制周軒、埃利斯突破,蘭多夫單打,強調輪轉換位。可沒想到勇士開場進攻核心居然是馬里昂!
馬里昂抓住了機會,他並不是一個單純的防守藍領,在熱火機會不多,可是一旦為其安排戰術,他就能起到作用。馬里昂擋拆後諾維斯基如果不換防,傑克遜有可能投籃,換防,馬里昂會立即內切,接球背身硬吃特里。
丹皮爾當然可以去補防,但這麼一來,馬里昂只需往中路傳球,蘭多夫就會空位,胖子的空位投籃非常有把握,就算是輪轉換位側面再去補蘭多夫,周軒和阿祖布克也會空出來。
第一節小牛落後11分,悲劇了。
次節馬蓋蒂、埃利斯、傑克遜、莫羅、圖里亞夫五人在場,這陣容就算是和一些球隊的首發拼都不吃虧。
讓馬蓋蒂客串4號位是有明確目的,一個擋拆對上巴里亞,馬蓋蒂就可以利用身體硬吃。馬蓋蒂的打球風格,可不是防面框突破就可以的,巴里亞離的遠了,馬蓋蒂幹拔,離的進了,一屁股撅開,轉身突破。
埃利斯的速度也讓巴斯忌憚,他根本幫不上巴里亞,兩人換防如果不及時,埃利斯就直接衝進籃下了。
莫羅已經隱身了好多場,今天也終於有所表現,替補這一會兒投中兩記三分。老尼爾森在場下給他做了不少思想工作,如果巴里亞防守他,要靠著身高優勢大膽投。
198cm在身高不足180cm的巴里亞面前跳投,根本就受不到干擾,莫羅終於走出了陰影,打起了精神。
巴里亞可就倒黴了,被人當成防守弱點狂攻,打了5分鐘卡萊爾就將其換下。對付勇士不能用壓縮防守的122聯防,幾個人外線只要是有機會都敢扔,馬上來陣三分雨。不壓縮防守,巴里亞就不能待在場上。
小牛落後16分,卡萊爾叫暫停換上全部主力,準備孤注一擲,勇士則派上週軒和埃利斯的雙後衛組合,馬蓋蒂、馬里昂、蘭多夫三人能裡能外,狂拼進攻。
半場結束時,小牛依舊落後15分。下半場勇士還是拼進攻,小牛開始得分了,可是防不住,丹皮爾上場後,一錯位還被打了三次反擊。
到了第四節,小牛的心理壓力已經讓球員們難以承受。全場球迷的加油助威聲也成了製造壓力的東西。基德只能傳球,周軒嚴防死守他,讓他得不到好的出手機會。打到第四節他也只得了兩分。勇士忽然包夾諾維斯基,周軒也積極輪轉換位,空出了基德,但基德這幾場比賽都很少出手,到了最後手也涼了,空位三分兩投不中。
勇士打出一波9比0,馬里昂投中三分,讓領先優勢擴大到了27分,早早鎖定了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