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渡過黃河,八百諸侯不期而至,會盟與此,此地以此得名為盟津,後世音訛為孟津,自古以來便是黃河上的重要渡口。對岸便是河陽城,隋唐時在此地建立了浮橋,溝通黃河兩岸,乃是當世第一大橋,乃南北交通之樞紐,渡橋而北,可直上天井關,趨上黨、太原;東北經臨清關,可達鄴城、燕趙;西北入軹關,至河中之晉、絳。地勢極為緊要,自古就有“天下之腰膂、南北之襟喉,都道所輳,古今要津”之說。隨著晉粱戰爭的情況對梁國越來越不利,沙陀鐵騎的兵鋒逐漸靠近黃河北岸,梁軍也在孟津浮橋兩端和當中沙洲上三城上屯紮精兵,以抵禦北岸敵軍的兵鋒。李嗣源破汴京之後,李從珂領軍西向,進入洛陽,守衛河陽三城的梁軍也棄甲投降,由於這裡地勢的緊要,李從珂專門從手中緊缺的兵力中抽出了千人去堅守此地,現在回想起來,可謂是一招妙棋了。
“將軍,讓弟兄們歇歇馬吧,離富平津只有不到十里路了,再趕下去,就算人撐得住,馬匹也撐不住了,夜裡趕路,摔傷了人可不是開玩笑的!”一名騎士趕到李從珂身旁,大聲喊道。
李從珂看了看四周的騎士,只見一匹匹戰馬身上都已是汗如雨下,雙足顫抖,馬肚子都已經凹陷下去了,這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