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狽,但就是在這種武功平庸的設定下卻敢於身先示卒,和大將出城迎敵,不勝不歸,眾將士之前,歃血以盟,眉間的堅毅,咋見天策上將之影,此時秦王,放手相搏,毫無顧慮,再不是當年的太原公子,煬帝所賜的秦王了!只是有一點煞是無奈,非要個秦瓊拿腔拿調的來奠定勝局,不過,絲毫掩蓋不了李世民的光輝。他才是真命之王。無他,便沒有平四王;無他,便沒有瓦崗降唐;無他,劉武周和王世充或借突厥之利各居一方;無他,又何來魏徵之諫流傳千古;無他,貞觀或只是泡影一場。
這個李世民,終於戰在了玄武門前。尚未決定,只是去面對,徐懋公的皇封兵器有如伏筆,饞臣奸佞一併打之。我終相信是歷史的潮流把他推到了和兄弟相殘你死我活的境地裡,玄武門事件本身沒有對錯,完全是時勢相迫,兩股力量的碰撞,更強大和智慧一方才能夠獲勝,至於其他倫理和道德上的研究完全可以被貞觀之治所蓋。
歷史選擇了李世民。
這個李世民,因了秦瓊,得以獲得父王的支援,因了程咬金徐懋公,堅定了建立利民之國的思想,因了李建成一句話,決心以兄弟命換天下太平。前面千番婉轉,思索再三,後面一句殺字,短促而出,那句“兒臣,無話可說”猶在眼前,仍是難以一言以道明的情緒,仍是簡單的用一句話歸出了結局。無論他的心如何掙扎,終要決定。只是每一次,都不為了自己。
這個李世民,在最後終於把自己放下來了,高祖前,世民喝止程咬金說出真相,無奈而凌厲的眼神轉回來,無言而跪。李淵遲早是要知道,瞞也瞞不過,卻不知道怎麼說。終於真相揭曉,李淵震驚,強要他親口說出,此事,愧疚於父兄,無愧於天地。難以回首,想要忘記,卻還是要說出口,好像不說,是比干未死,說了,便訂了結局,想要的和不想要的結局,
登基後,整個《隋唐》便嘎然而止了。卻似乎有東西揮之不去,是初見秦王時的一點失望,是為民流淚時的一點唏噓,是收復尉遲恭時的尖叫衝動,是玉帶門事件的欲說無言,是戰劉黑韃的凜然豪氣,是玄武門事變的萬宗歸一。
忽然便想知道,究竟有怎樣的李世民,可以蒐羅如此眾多的英雄與帳下;有怎樣的李世民,於玄武門殺兄弒弟;有怎樣的李世民,納建成手下魏徵為明鏡;有怎樣的李世民,建立一個貞觀盛事的偉跡。
真正的李世民彎弓射鵰,風姿飛揚,騎射功夫在軍中屬於上乘。弓箭異於常人,威懾至海外,嘗有人拾箭以供奉。
真正的李世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屢屢上演以弱勝強,窮寇猶追的好戲。身先士卒,嘗絕處逢生,突圍反敗,為了大唐一統天下立盡戰功。
真正的李世民知人善任,禮賢下士,羅致人才不問出處。英雄間惺惺相惜,君臣間肝膽相照。士為知己者死,魏徵固有曠世之才,在李建成手下,無法揮灑萬分之一。李靖哪怕花甲之年,仍要為太宗盡力征戰。房玄齡,杜如晦,從秦府謀士到貞觀宰相,莫不為昔日秦王,今日太宗鞠躬盡瘁。
真正的李世民雖然不會把以民為天掛在嘴上,信奉以靜養民,克儉守德,納良諫,重德行,不任性妄為,能聞過則改。
想見他的飛白,想見他的破陣之舞,想見他與魏徵有點搞笑的宮廷辯論,想見他與長孫的長情。
想見,玄武門前,全部的真實。[霸氣 書庫 電子書下載樂園—Qisuu。Com]
可是,我輩又怎見得一個真正的李世民,一個真正的曠世之君!
在故紙堆裡找尋關於他的隻字片語,簡單的、偏執的、溢美的、雄武的,殘忍的,淡定的,堆砌的,反覆的,矛盾的,鮮活的。
我看《說唐》,看不得他被在老君堂裡被程咬金逼得走投無路;看得他御駕親征,自言先皇在時常常帶兵現在再帶帶也無所謂。
我看《唐太宗傳》,看他叫嚷“魏徵每庭辱我”看得直笑;看承乾謀反,他因立泰或治而自傷乃哀嘆;看他因失晉陽公主而日十數涕幾愈同悲。
我看《貞觀政要》,以他能忍魏徵那個飯泡粥的滔滔大論為“堅忍”,剪須為藥為“煽情”,粘奏書於牆為“優等生”;每次掩卷,都要想天下怎麼會有這樣的皇帝?
縱我不識別世之君,縱我沒有比較和參照,我依舊認定了,李世民是幾千年來最奇魅的皇帝。
欲謝鍋子,雖然他演繹下的李世民和我心目中的李世民相去甚遠,但是那也是個豐潤優質的偶像,將天真的理想化作現實,就是這樣一個無暇美玉般的秦王殿下引致我去找尋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