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我說那些人看著眼熟,可不就是我們鄰村的。那領頭的叫張三,聽我嫂子說他幼年時父母就沒了,跟著叔叔嬸嬸長大,十幾歲的時候離了家出去給人幫閒,七八年都沒有音訊。前段日子他叔叔得急病死了,剩下一個瞎眼的嬸孃,他聽到訊息就辭了僱主回鄉來供養嬸孃。現在在鄉里幹著中人的活兒,誰家有什麼買賣都找他牽線。”
幫閒在這裡說好聽點是有錢人家的清客食客,說白點就是陪吃陪玩的市井混混,這種人必定是頭腦靈活能說會道。看看他那套“神狗理論”就知道。而中人,因為主要是和人打交道,為買賣雙方搭橋牽線,這就需要一定交際手腕。
白果正興致勃勃地說著她聽來的八卦訊息,外面的對話卻透過車圍子傳了進來。
一個男子笑道:“里正大人。走這條道的,最多是些富戶人家,哪裡有什麼達官顯貴?您不會是被人矇騙了吧?”
其餘眾人也跟著起鬨。
那裡正有些急,“你小子別給鄉里惹禍,這是王家,家裡有老爺做著京裡一品大官的青城王家。”
那男子沉默了一會兒接著又笑道:“里正大人,我是見過那些皇親國戚達官顯貴家的家眷出行的排場的,可是今兒這陣勢……還真不像啊。”
那裡正想反駁,又不知道如何開口。
那男子接著道:“里正大人,要不這事兒您就別管了。村裡的情景您也是清楚的,咱們也是……再說了,即便是官老爺,也不能扎死了人家家裡的牲口就不賠償的吧。”
里正被堵得說不出話,旁邊的村民有的有些不耐煩了,在一邊喊道:“里正大人就別管這事了。”
三娘搖了搖頭,有些無奈,這叫張三的男子在這群人中到是比里正有威信。
這邊正僵持,後面卻有馬蹄兒聲。果然,不多會兒那被派出去的隨扈騎馬回來了,他後面隔了一個馬頭遠還跟著一個也是騎著馬的和尚。
那和尚下了馬便向人群中走過來,來的卻是今天負責接待王府眾人的知客僧悟覺。
悟覺和尚走到里正與張三面前唸了一句佛號,然後道:“貧僧聽說寺裡的香客在寺外遇見了一夥攔路的強人,卻不想是張家村的眾施主,看來是個誤會。”
張三見是清明寺的悟覺和尚親自前來,腦中轉了幾轉立馬明白這隊人定真是青城王家的人。他是何等精乖之人,自然明白有些人能動有些人動不得,何況在這一帶討生活清明寺是絕對得罪不得的土皇帝。明白形勢之後他立馬做出了決定。
只見他上前一步,唸了句佛號,“原來是清明寺的香客,竟勞煩悟覺大師您親自走這一趟,那定然是誤會,誤會。”
他又走到李大面前,伸手拍了拍李大的肩膀笑道:“兄弟,不好意思啊。你早說你們是清明寺的香客不就什麼誤會也沒了麼?我家旺財雖說是條狗,那也是佛祖座前的忠實信徒是有靈性相信緣法的,它死在了清明寺的香客車下這不就說明這是佛祖的旨意麼?這是命數!”
李大瞥了他一眼,沒有說話。一旁的悟覺聽他在這裡胡言亂語還是那端端正正的表情,眼觀鼻鼻觀心,眉頭都沒皺一下。
張三拿眼掃過幾輛馬車,然後徑直朝著三娘這輛走了過來。李大閃身攔在他面前,他也不以為意地笑笑,就遠遠站在那裡衝著馬車方向躬身作揖賠禮,也不管車裡的人看沒看到。
“小人張三,給貴人賠禮了。今兒是個誤會,還望貴人大人大量不要和山野村民一般見識,原諒則個。”說完又是深深一揖。
三娘在車裡不由地笑了,這人到是有些意思。他當著眾人面自報家門,顯出他道歉的誠意,又讓真正顧及身份臉面的人拉不下臉和一群“山野之民”計較,也給了清明寺一個大大的面子。說話看似胡攪蠻纏,強詞奪理,實則粗中有細,到是個人物。
三娘向王璟使個眼色,對他搖了搖頭。
王璟會意,清了清嗓子道:“既然是個誤會,那此事就作罷。”
張三立馬接道:“少爺寬厚,小的感激不盡。小的們立馬為少爺把道路清理開來,不敢耽擱少爺行程。”說著便揚臂一呼,帶著那一群村民去把道中的大石頭與地上的狗都搬開。
那悟覺和尚見兩邊化了干戈,便過來告罪一聲策馬回去了。
三娘讓趙嬤嬤拿了十兩銀子出來分成兩份,再讓白英把李大叫來,對他說:“這有兩包銀子,一分你給那張三送去,就說是少爺賞他們的辛苦錢。一分你拿去與兄弟們喝酒,今天都虧了你們周旋。”
李大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