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面確實有些奇妙的內部空隙。
那是一些細細的通道,描繪著複雜的路徑,就像一塊電路板一樣。
漸漸的,恩奇都嘴角泛起一絲微笑。
這應該就是一副藏寶圖了。
但這幅藏寶圖只有恩奇都這種異能才能讀取,換做是別人,就算他們把泥板弄碎了也看不清內部的那些脈絡。
泥板的正中間還封著一枚戒指,那應該就是循著地圖找到寶藏後,最後開啟寶庫的鑰匙。
破壞泥板就能得到鑰匙,藏寶圖也就不復存在,不會給第二個人讀取了。
恩奇都已經記熟了藏寶的路徑,但他不忍心毀壞泥板。
這是吉爾伽美什親手書寫的、唯一封留給他的信啊。
在恩奇都看來,它也許比寶藏還要貴重。
“不到最後時刻,還是別去動那筆財富了。”恩奇都如此對自己說。
沒錢可以自己掙,想要武器也可以自己造嘛。反正軍費都是扎吉西自己想辦法。
留個美好的念想。
為了將來面臨的大戰,他還是做了些準備。
烏魯克的精英工匠全都被集中了起來,互相分享著兵刃器具的製造心得。
比如製作長矛的時候,以前用獸骨、青銅或黑曜岩製作的矛頭一般直接楔入木製矛柄的末端,並用皮索扎牢。
但這樣製作的長矛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矛頭就會鬆動,在砍中目標的時候也容易造成矛杆劈裂。
當時的工匠解決了這一難題。
他們將矛頭向內延伸,上面鑽上四個圓孔,安入矛柄的時候用鉚釘將矛頭加以固定,這樣既牢固,矛杆又不容易斷裂。
實際上這種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刀劍固定在手柄上用的也是這個方法。
專門的書吏被安排來記錄他們的經驗,但恩奇都發現並不是任何技術都可以用文字或圖畫描述出來的。
鍛造一個高仿天命可以寫下大致的金屬配比,但經驗火候全都靠熟練的工匠師傅個人去拿捏。
就像帕伊想學控制元素的方法,但恩奇都就是無法用語言將那種神妙的法門表述出來,只能靠學生自己去領悟。
所以上古技藝都講究傳承。
一個技能者的生命會很快走到盡頭,必須靠師承關係一代代地將技藝延續下去。
像武俠小說那樣能將技藝寫成秘笈,幾百年後還有人能照著圖畫和文字練成神功,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恩奇都只能儘可能地保護那些工匠,促進行會的建立,使手工業繁榮起來。
通商網路也在他的策劃下進一步建立。
各國原本都在自家的沿河口岸設定了關卡,各自徵稅。
現在全部併入烏魯克第三王朝後,關口取消了,商人們在幼發拉底河上自由通商,極大地降低了成本。
看來攻打最南端的烏爾也勢在必行。
因為烏爾控制著兩河在波斯灣的入海口和海國(沿海地區的海民),幾乎掌握著半個波斯灣。
掌握波斯灣等於掌握著通往世界的商貿出口,兩河與巴林地區、印度河文明的貿易全部在這條航線上。
這條航線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部分。
兩河文明與印度河文明從史前就存在著長途的海上貿易。
印度河谷出土了許多兩河流域的滾筒印章,兩河也能挖出古印度的印章和陶器。
珍貴的木材、象牙、青金石、黃金、瑪瑙、琉璃珠石,波斯灣的珍珠,貝殼和骨鑲嵌藝術品被貨船源源不斷地送到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對兩河平原的稱呼),換取這裡的銀、錫、毛紡品、橄欖油和穀物。
兩河平原天然資源極度缺乏(除了石油外),文明卻十分早熟,使得統治者對黃金珠寶等奢侈品和建築材料十分渴求。
這些因素促使蘇美爾在史前(指文字出現前)就擁有了發達的世界貿易網。
恩奇都看著比例精確的世界泥盤模型,心中躊躇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