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爭使萬物凋敝,大地變成了乾旱的焦土。
當諸神勝利後,雷聲從巴爾的宮殿中轟鳴而出,雲團從薩潘之頂向外擴散,為大地帶來了溫和的雨水。
人們欣喜地看到,乾裂的土地漸漸被溼潤,一個個鮮嫩的綠芽從土地的縫隙中冒出。
從死到生,一個新的生命週期開始了。
終於,世界重新進入了和諧的狀態,樹木與岩石低語,天空與大地交談,海洋與星辰溫柔地對話……
感受到世界的變化,人們振奮起精神,開始在土地上辛勤地勞作。
恩奇都觀察著下界的一切,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即使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大地總會慢慢恢復元氣,人間也會重新興旺……
然而,人們並不知道這位無名英雄的存在。或者只有少數通靈的祭司知道,但他們無法改變宗教傳統。
在普通大眾的意識裡,與莫特展開生死搏鬥的英雄依然是巴爾。
史詩這樣記載:巴爾和莫特打得不分上下,最後懾於伊爾的權威,莫特無奈退走。
但是死神心有不甘,七年之後,祂再度向巴爾挑戰。
有時巴爾會失敗,於是世界上的雨水消失,兩海之間不再颳風。
然而到了下一個七年,巴爾獲得勝利,又將豐饒重新帶回人間。
就這樣,巴爾和莫特維持著七年一次、勢均力敵的戰鬥,象徵著迦南地區週期性的豐產和貧瘠。
祂們的戰鬥甚至會波及埃及地區。在《聖經·創世紀》41節中,約瑟向埃及法老釋夢時,就做了七個豐年、七個荒年的預言。
在埃及歷史上,奇異的七年大旱出現過不止一次,這在當地的植被和地質學上都得到過論證,顯示出神話與真實不可分割的一面。
史詩《巴爾的迴圈》中還特別凸顯了阿娜特的作用——
她在伊爾目前竭力爭取巴爾建造宮殿的權力;在巴爾死後,她揹回屍體並悲哀地弔喪。
她堅定地站在巴爾一邊,幫助祂對抗莫特。
當巴爾勝利後,阿娜特還化身復仇女神,血腥地討伐反對巴爾的殘餘勢力……
就像埃及的奧西里斯神話中特別凸顯伊西斯的作用一樣,《巴爾的迴圈》在敘事過程中人為痕跡明顯,充分顯示出阿娜特的“用心良苦”。
史詩會在人群中代代傳唱,這是女神在人間博取支援和好感的慣用手法。
為了紀念豐饒之神巴爾不斷復生、與死神抗爭的過程,同時祈求大地復甦,祭司們會在每年春天的祭典上重現當年的戰鬥場面。
扮演巴爾的先知會跳一種神聖的、至剛至陽的迴旋舞,以暴力運動、跳躍和旋轉為特徵,象徵著巴爾神聖的大迴圈。
這種儀式性的迴旋舞遍及古代的東方:
以色列的大衛王會全力以赴地在耶和華和諾亞方舟面前跳這種舞;
埃及紀念碑上刻有塞提一世和其他三個法老在神的面前舞蹈的習俗;
去阿拉伯地區旅遊的人經常可以欣賞到陽剛奔放的迴旋舞,這種舞蹈從遠古一直流傳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溼婆神身兼殺魔者、殺梵者、舞蹈之神、節奏之神、毀滅之神等多重角色,祂的“毀滅之舞”與巴爾的舞蹈亦有著莫大的關聯。
總之,經過一系列以性命相搏的明爭暗鬥之後,巴爾終於超過了其他競爭者,成了北部地區的統治者,薩潘山就是祂的神權中心。
然而以雪松山為界,西土的中、南部——用現代語表述就是“巴勒斯坦地區”,以耶路撒冷為中心,那裡依然神明雜糅,也將是今後諸神角逐的主要舞臺。
在明確了巴爾的地位後,神界將注意力轉移到“伊什塔爾問題”上。
夜之峰神庭重開,她作為是這次災難的始作俑者,被帶到了眾神面前。
依舊是50位大阿努納的審判團,外加百位神明的陪審團,恩奇都也成了陪審團中的一員。
大殿上,伊什塔爾的辯護官慷慨激昂地陳述著:
“我們應當考慮到阿娜特一系列將功補過的行為!
在冥界的入口失敗被俘後,她不畏強權、英勇反抗,寧死也不向敵人妥協……”
伊什塔爾聽得額冒青筋,捏著拳想:能不能不提我“被俘”的事啊?
戰場上人人都看到我被五花大綁的樣子了,再加上你這繪聲繪色的描述,搞得大家浮想聯翩,還以為我在冥界……徹底淪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