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對中國神話認識淺薄,遠遠比不上網上的大拿們。不過既然《天神聖典》寫的是世界神話,中國的上古神話(不含佛教、道教等後期神話)又是無法規避的問題,所以斗膽把昨天在網上看的一點東西說一下。
總體感覺,以華夏神話是一個線索明確、完全起源於本土的體系,受外來文化影響是有,但不太大。神話人物的“神屬『性』”比例小,神對人類幾乎沒有干預,基本上是“把先祖神話化”的這麼一個體系。
華夏神話的主要體系大家都知道: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三皇—五帝—夏朝,這個體系從時間線上還是挺完整的。
先說盤古,創世神話的編撰往往晚於其他神話,盤古也不例外。盤古神話最早記載於三國時期吳國徐整著的《三五曆紀》,晚於伏羲和女媧的記載。
此外也有伏羲創世和女媧創世的神話版本,但是伏羲和女媧的創世故事也比以他們為主角的其他故事要晚。
所以到底誰創世不重要,重要的是別的神話先有了,故事得有個開頭,所以必須得有個神來創世。那麼還是尊奉盤古創世為正宗吧,畢竟伏羲和女媧還有別的工作要做。
再說女媧。受到男權意識的影響,女媧的地位有時候在“三皇”之上,有時屬於三皇之一,有時在三皇之下。但是綜合來看,女媧應該比三皇要早。她是母系氏族的代表,遠古對女『性』生殖崇拜導致了她用泥土造人的傳說,從邏輯上是比較合理的。
當然中國神話版本眾多,有的說法是女媧氏是一個獨立的氏族部落,和父系氏族的伏羲是同一時代,然後又形成了女媧和伏羲是兄妹的神話,給他們加了一個叫華胥的母親,於是他們成為了一對並列的對偶神,一起創造了人類和人類的婚姻制度。
女媧接下來是三皇:燧人氏(發明火)、伏羲氏(發明文字等)、神農氏(發明農業和醫療),明顯代表了原始社會技術發展的歷程。
然後是黃帝到夏代以前出現的各種神話人物:顓頊、高辛(帝嚳)、大皞、少皞(少昊)、刑天、共工、蚩尤、堯、舜、禹等,最後開啟了夏朝。
然而除了盤古是100%的神、女媧和伏羲約有50%的神格之外,從炎黃到禹基本上都有各總資料去證明他們“真有其人”,至少是真有其部落,甚至有對應的考古遺址。
所以說,中國的神基本上是把祖先進行神化,變成的神,和外國的神(我實在不想用“西方神”這個詞,因為中東和印度都屬於“東方”)是有本質不同的。
外國的神和人是截然分開的,再怎麼人格化的神也始終是神,和人類涇渭分明。而且他們還極大地干預人類社會(比如基督教、佛教)都會制定各種戒律,指導人的生活作息,教導人懲惡揚善,惡的下地獄,善的上天堂或極樂世界等。
中國呢,伏羲女媧黃帝什麼的會跑來對你指手畫腳嗎?好像不會。
這麼看的話,他們似乎都是些祖宗神,我可以拜你,但你也管不了我,有些逝者俱往矣的味道。
以上提到的中國神話人物基本上最早都記載於先秦的各種典籍上。問題來了,之前的記載呢?
之前的文字只有商代的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鐘鼎文),兩者都屬於刻在祭祀、占卜用具上的文字。
這些文字有沒有一個字提到女媧、伏羲、神農氏、炎帝、黃帝、堯、舜、禹呢?似乎沒有(有的同學請告訴我,只查了一天資料的我不勝感激)。
伏羲女媧黃帝明明在商周之前的人,即使是甲骨文沒有記載,但是一定有民間一代代的口口相傳,所以才在先秦時期整理成各種文字記載,不可能是先秦時的人一股腦『亂』編出來的。
只能說,商周不祭拜這些先祖,而後來的人才祭拜伏羲女媧炎黃。給人感覺是——斷篇了。
甲骨文、金文卜辭中有沒有記載神呢?有。
商朝人崇拜“帝”,偶爾稱為“上帝”(這個詞最後被用在了耶和華身上)。“帝”就是昊天上帝,老天爺,自然力的主宰,其下有四方神:雨神、雲神、風神、日神。此外商人還問卜土地神。
此外,甲骨文中“神”這個字沒有偏旁,只有“申”這個字,字形很像雷電,說明雷電是神的象徵。
此外還有什麼神嗎?沒有了。他們的神系就這麼簡單。可以看出,這些神都和農業有關,都是抽象的自然神,人格的成分極少,也沒有具體的名字。
月亮星辰對農業生產沒什麼作用,所以也不去崇拜,看來老祖宗們的思維是很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