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克的農業、畜牧業、手工業都日漸興旺。
作為國王的副手,恩奇都提前預言了兩河土地鹽鹼化的問題,烏魯克得以透過調整灌溉方式來避免這種毀滅『性』事件的發生。
除了那些基礎行業,來自商業時代的恩奇都和朋朋都認為大力發展商業才是王道。
恩奇都看著當初他為吉爾伽美什畫的世界地圖,商路的最東邊已經延伸到了印度河流域和阿富汗山區,他『插』著腰,心『潮』澎湃地想:如果商路再向東延伸,不如干脆打通古代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有通到伊拉克的),將蘇美爾和中華大地連線起來,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偉大號召!
至於私心嘛,當然是想回祖國看看,甚至在那裡開發一個屬於自己的文明基地了……不過那是長遠打算,目前看來還為時尚早。
作為最受尊重的國王的顧問,恩奇都也非常強調文化、學術和教育問題。在他的建言下,烏魯克建立了龐大的圖書館,收集各種珍貴的文獻資料。他還很強調記錄真實的歷史,好方便後世參考(其實都是為了考古學家們著想)。
看到一排排木架上陳列著浩如煙海的泥板文書,恩奇都感覺分外自豪。不知道怎樣才能給這個圖書館做個永恆而醒目的標記,好讓後人可以挖到這無價的寶庫?
烏魯克的吉帕爾宮裡本來就設立了皇家學校,專門培養能讀書識字的抄寫員。恩奇都和朋朋建議將學校擴大,不僅設立更豐富的專業,而且要將教育儘可能地普及到民眾中去。
吉爾伽美什也在積極地建設他的商路,不僅在重要的商業中轉地建立了很大的據點,甚至還為此動用過一些武力。
隨著烏魯克擴張和影響的深入,她的核心地位逐漸確立——烏魯克與受影響地區的關係由原來的雙向交換逐漸轉變為單向的,以烏魯克單方面控制被擴張地區的原材料為主要方式,同時烏魯克向那些地域輸送他們先進的管理模式,文字、印章、建築裝飾藝術等文明要素也逐漸傳播到被擴張地區。
由於是農業社會,兩河流域有特定的作戰季節——四、五、六月的農閒時節正是發動戰爭的大好時光。
其他城邦之間時有戰事發生,不過他們都沒敢跟烏魯克幹過仗。
而如今暑熱漸消,兩河將迎來秋季這個收穫與和平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