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方面上,裡安越境進攻的第七軍團六萬部隊,進攻到連線衛城與炎港的中途重鎮安爾多山城邊上後,暫時被斯帝一支約兩萬多人的二線部隊擋了下來。據估計,這支臨時集結斯帝二線部隊,還可利用地形上優勢能再堅守上好一段時間。
東南防線上,商港聯盟的內河聯合艦隊已完成其第三軍團全部、第四軍團一部共七萬人的部隊的運輸與登陸任務。將這幾萬人送抵了炎港地域,達成了斷絕炎港與斯帝王國西北面的來往的戰略企圖。不過據稱,在其完成斷絕任務之前的一天,炎港一個團隊的輕騎兵強行搶攻透過了其還沒完成的隔絕陣線,消失在了商港聯盟的探子的視線之外。
西線方面上,霸者帝國比薩的黃金獅子騎士團與東面方面軍團五十多萬人,已在與斯帝接壤的邊境上集結完畢。到五月九日為止,其還在邊境線上,對斯帝的西方面邊境守軍發動了小規模的挑釁性行動。看情形,只要衛城失守的訊息一傳至,這幾十萬人的大軍就會越境揮師東進,直逼斯帝王都塔林。
南線方面具可靠訊息,傭兵聯盟夫斯的幾萬輕騎救援部隊早已進入翠綠之森內的馬特迅道。按時間計算,目前應該已達馬特迅道的中部。照此看來,若沒有意外的話,四天以後,這支增援騎兵就會趕到衛城戰區。
就此最新的各種資訊來看,斯帝王國的興亡,真都關係在了衛城這一座城市的身上了。衛城守住了,斯帝就還可以強盛下去、衛城完了斯帝也就會隨之亡國。
大戰局的情況目前就是這樣,現在我還是將注意力放回到能決定整個戰局走向的衛城戰區裡去吧。
經過八日晚到九日凌晨那人員損失巨大的慘烈一戰後,裡安軍不得不暫是停止了對衛城的連續攻勢,用了一天的時間去休整軍隊。
激烈的戰鬥,固然讓傷亡巨大的裡安軍要急需休整,而損失也不少的衛城方面又何嘗不是呢。因一大批民兵的傷亡,使得本就人手不夠的正規軍,不得不同樣急著從民間起再次抽調新的人力。所以這難得沒戰事的一天時間,都被衛城軍方用在了人手的抽調與各部隊之間的協調安排上去了。
就這樣,衛城這座處在戰爭風暴中心而處境風雨縹緲的城市,難得地有了一點喘息的時間。
休戰的時間過得很塊。在二十四個小時過去以後的五月十日、即圍城的第十三天攻防戰展開的第十一天,對於守護著衛城的人們來說,來自殘酷戰爭的考驗又將來臨。
殘酷的戰爭在十日的早上七時開始了,白熱化的攻防戰又在衛城的城牆上下展開。
經過了多日的作戰後,裡安計程車兵們發覺攻上城頭的難度變得比以前容易了。雖然衛城之內重型投射器的爆裂火油彈的轟炸威力,依舊還是那麼的可怕,但只要透過了其轟擊的火力範圍到達了城下,基本上每次都可以冒著城上那以變得稀疏了許多的箭雨,以較小的傷亡代價就可到攻城面上去。
上到城去是一回事,勝利佔領城頭就又是另一會事。
當裡安士兵們爬梯的爬梯、從塔樓攻城車上伸出的踏板上殺到的殺到,總之他們一上到城頭上後,一大群由城中居民中新徵召來的民兵馬上就能將他們淹沒。
民兵是裝備與群體武力連一般傭兵都比不上的,一種很廉價的作戰單位與武裝力量。他們身上穿的只是價格便宜防禦力很低的皮甲。幸運的話,有時最多手上還會多一個不大的,對外一面鑲上一層鐵皮的木盾。至於武器嗎,普通的鐵製刀槍劍等就是他們的拼殺器具了。當然,有時還會有小數人較好命的拿到了鋼製的武器。
民兵就是民兵,與正規軍比起來,他們的協同作戰的能力就差得遠了。就不要去說那些民兵中,比例小得可憐又準頭不大靠普的弓兵了,就是在肉搏戰中撕殺的民兵,其配合表現就一個來形容——差!他們到是些勇敢的人,可一但開打起來,就很快將教官平日裡的教導給忘了,只將戰爭當成了簡單的打群架。
裡安計程車兵上來第一件事,就是想盡辦法去靠到同伴身邊去,互為依靠地讓自己的生存率儘量地提高。反觀衛城的民兵,他們一見敵人就湧上去,也不理什麼兵種搭配與相互支援。他們這種相互擁擠在一起的做法,往往讓自己身邊的同伴都難以施展開手腳來。於是在訓練不足下,單靠滿腔熱血來作戰的民兵傷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中不少人還是傷在自己人的手下的。不過還好的是,民兵的數量足以暫時可應付這種程度的傷亡。
人海戰術果然是無敵的。在以高傷亡率為代價下,衛城的民兵居然不單守住了城頭,而且還靠工兵臨時所修建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