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未必沒有打著減少糧食消耗的殘酷想法在其中。
這就是戰爭,殘酷的戰爭!
騎在自己的戰馬上。雷蒙心中才想到他回頭看了看自己軍隊,一萬人的騎兵整齊的站在這裡,其中有三千人都變成了三十人一個小隊的騎兵支隊作為斥候散佈在了戰場五公里外,如果有什麼問題會立刻得到回報,以十五分鐘傳回來訊息作為情報的來源,如說十五分鐘之後哪一隊沒有傳達訊息那麼他們這一萬騎兵就會直撲那個方向,因為很顯然那個方向的斥候被人拔掉了。
如果有人這樣還能率領大軍或者小隊騎兵直接衝擊亞歷山大的後勤大營的話這一萬人都是要掉腦袋的!
軍隊就是軍隊,嚴謹的沒有任何“約等於”和“大概”!
而亞歷山大的騎兵反而是十分嚴陣以待的壓在了馬其頓步兵方陣的後面。
這是標準的被配。以強力的40歲左右男xìng馬其頓人作為前三排的壯漢,後面是一些30到20左右力氣還沒發育成熟並且戰爭經驗很少的手持短劍準備隨時對沖進來的騎士補刀的輕步兵。
這麼做只要前排擋住衝鋒,那麼後面壓在兩翼的騎兵就會一擁而上將衝過來的敵人撕成碎片。分割成一個個的碎片!
而德古拉之所以負隅頑抗說實話,就算再多兩萬羅馬重步兵也是沒用的。
這個問題誰都知道。
但是德古拉之所以那麼篤定能夠有援軍就能堅持下去完全是因為看到了亞歷山大後勤方面的問題。
只要堅持下去堅持不住的一定就是亞歷山大!
因為羅馬源源不斷的資源帶來的絕對是比亞歷山大要多的。
而且他城市裡就只有二十萬人,並且還有上一次秋收之後的糧食還沒吃完,5萬人離開之後帶走的並不僅僅是信任,還有大大緩解的糧食壓力。
所以只要堅持下去,亞歷山大是不可能有9個月時間來進攻的。
拖下去,拖下去就是勝利!
這也是德古拉最後的一絲希望了。
但是他遠遠低估了亞歷山大的果斷和對問題的透徹。
所以第一天的時候三萬人的阿拉伯人就讓德古拉吃了一個虧。
一開始就是強烈的衝擊!!
身份!戰利品的三層!還有官升三級,兵升五級的懸賞!
光是這幾點就足以讓人拼命了,更何況還有一位大帝曾經放言過任何退後的人都要被斬殺?
那六萬馬其頓人可不是為了來攻城,為了來看戲的,而是為了殺敢退後,監督這25萬各族聯軍的!
而之所以能夠做到這樣的類似奇蹟的東西是一種名叫的東西。
因為有威望,所以曹cāo一紙討伐董卓就能聚集十七路諸侯酸棗結盟,因為有威望所以冉閔就算再那五胡亂華時代無文人記載千年之後卻仍有人記得他的功績,因為有威望,所以白馬陳慶之只是一襲白馬就嚇得十萬胡人不敢寸進,死後胡人來犯,三千人穿其白衣嚇得十萬胡人連退三十里。
這種東西就叫威望!!
亞歷山大的威望在這個時代你是無法想象的。
他很強大,父親腓力二世死後,一夜之間在馬其頓和希臘奔襲了十二個想要dú lì的自治領地,於是愛情海畔無人敢不服。
他說父親腓力二世是埃及人弄死的。
於是遠征埃及,一戰破淨了底比斯神聖軍團。
埃及滅國。
他說阿拉伯人不太好,老是sāo擾他的畜牧們,於是兩萬馬其頓jīng銳步兵力破阿拉伯彎刀。
他說波斯人彎刀好,我也不問你要製造方法,於是直接爆了波斯人的菊花。
在大草原上二十多個波斯國家被他爆了幾次沒人敢蹦出個屁來。
或許主要的羅馬這邊對於亞歷山大的威望感受的並不是太充足。
但是從愛情海兩岸到遠遠地大漠上聽到亞歷山大大帝的威名哪一個不是聞之sè變?
哪一個又不是甘願為這樣的英雄驅使?
恐怕壓力最大的就是在愛情海彼岸的迦太基的王漢尼拔了吧?
他能感受到非洲這邊讓人對亞歷山大的拜服卻又不敢妄動的心情。
如果亞歷山大真的直接入主非洲的話恐怕大批大批的人將會聞風而降,納頭便拜吧?
這就叫威望!
三萬阿拉伯人頭上包著白sè的方格布以防止劇烈的太陽然後穿著長袍手中揮舞著彎刀,另一個手上則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