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3 / 4)

小說:天行健 作者:隨便看看

“男兒志在沙場,吹笛鼓瑟不過雕蟲小技,浸淫過多,枉費心力。”

他這話有些酸溜溜的,多半是他也不會吹笛,見太子如此受歡迎,大不受用。可是他這話雖酸,卻深中我心,雖不能隨聲附和,心中卻暗中得意。

太子道:“二弟此言差矣,為將之道,須要文武兼備。吹笛鼓瑟雖是小道,但此中與兵法暗合,也不可小視。”

一聽他的話,我暗覺要糟。二太子中了文侯之計,被奪去兵權,心中一定大為不滿。以知兵而論,太子與二太子不可同日而語,太子活到現在只怕從未到陣前去過,二太子卻曾手握重兵,還曾親自衝鋒陷陣,而太子卻說什麼吹笛鼓瑟也有兵法在,這話騙騙外行人還行,要騙二太子只怕其力未逮。

果然,二太子揚聲道:“兄王即言音律中亦有兵法中,弟願洗耳恭聽,敬請兄王指教。”

我心中暗笑。若是二太子不在座,太子這話說過也就算了,但此時偏偏有這個唯一不買他帳的二太子在,太子再說什麼兵法便是自討沒趣。二太子定要他說出個道理來,打死我也不信太子真能說服他。

哪知太子一笑,也高聲道:“音律之道,分宮、商、角、徵、羽五調,宮聲柔靡,商聲清雅,角聲雄邁,徵聲悲壯,羽聲淒厲。五音調和,方能成曲,正如用兵,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方稱善之善者。二弟,你不通音律,此理想必尚不能解。”

他說的話甚是玄妙,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八字卻正是說出了用兵三昧。二太子也沒料到他能說出這一席話來,一時語塞,馬上道:“紙上談兵,固然口若懸河,但此理若是人皆不能解,又有何用?”

太子道:“不然。音律其實與用兵一般無二,移宮換商,正如兵馬排程;按節度曲,正如點兵佈陣;倚聲吹奏,正如拔營出師;琴瑟合鳴,正如兩軍交鋒。天下事雖然事事皆有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天地之間,大道存焉,融匯貫通,方可稱名將。故老皆傳,棋枰之上得兵法,安知音律之中,便無兵法在焉?”

所謂棋枰上得兵法,那是故老相傳的一句話,據說上古有名王,制棋教子兵法,因此下棋與征戰殺伐實是一理。後來雖然沒聽說過有哪個名將真是透過下棋來學兵法的,但大帝、那庭天都是愛下棋之人,這也是事實。太子要說音律中也有兵法,雖然我明知他在強辭奪理,但這道理完全說得通。

二太子被他說得沒法反駁,但仍是不服氣,道:“兄王即有心得,不如即席與人合奏一曲,讓我們開開眼界。”

太子笑道:“不錯,本王正有此意。甄卿,你將笛子帶來了麼?”

文侯這時站起身道:“殿下,微臣也帶來了。只是微臣之技珝殿下相去甚遠,不啻以筳扣鍾,還望兩位殿下和諸位大人莫要取笑。”

他從懷裡摸出那支鐵笛來,我腦中登時雪亮。怪不得太子能侃侃而談,這些話一準是文侯教的。文侯讓太子說這一席話,也多半是要為了折服二太子。此時安樂王在座,安樂王是帝君親弟,也是宗室首領。宗室雖沒什麼人材,但畢竟都是皇親國戚,若是這批宗室都能擁護太子,這也是一支不可小視的力量。

文侯真的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乘之機。我心頭暗笑,本來一直還在擔心戰事,但此時不知為什麼登時放下心來。以文侯之能,他絕不會因為遊樂而誤了正事,定已安排妥當。此時,我也覺得自己沒有投向二太子一方實在是很正確的選擇。

文侯和太子兩人同時吹響了笛子。太子的笛子雖然黑黑短短,聲音卻也極為嘹亮,文侯的鐵笛也蓋不過他的聲音。兩支笛聲先是並駕齊驅,越吹越響,突然文侯的笛聲一下拔高,太子的笛聲卻仍是鎮定自若,迴環不已。笛聲互相交錯,明明是響成一片,卻又涇渭分明,絲毫不亂,真有如兩支軍隊正在廝殺,文侯以雷霆萬鈞之勢攻擊,太子卻也守得法度森嚴,一絲不苟。

我對音律雖不甚通,也聽得凝神定氣,生怕漏掉一個曲調。笛聲仍是清越嘹亮,但我眼前卻似出現千軍萬馬,正交纏在一處血戰。我不知道別人會不會也和我有一樣的想法,每個人都聽得入神了。這兩支笛聲勢均力敵,互不相讓,如果與太子合奏的不是文侯,恐怕太子也吹不出這等精彩的笛聲來。隱隱的,我覺得太子方才所說“音律中也有兵法”實在並沒有錯。

笛聲此時已慢慢減弱,太子的笛聲已細若遊絲,文侯的笛聲卻似斷非斷,彷彿那兩支軍隊血戰一場後,正要收兵。我還以為這一曲已經要結束了,哪知突然間文侯的笛聲又一下拔高,響了個高聲,在絕高處繞了兩繞,又一瀉千里,似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