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師學識,浩瀚如海。我跟隨在老師身邊,也就是從老師與各個元祖的探討中,知道了一些操控本源之力,以及形成世界的法則與奧義。此外,老師走的時候,也曾經給我留下一本書。上面就有你說過的那些話,只是,這幾萬年來,我始終不明白這些話,是什麼意思。”墨柯尼迦德有些慚愧的說道。
卻原來,當初墨柯尼迦德有幸遇到老子,跟隨在老子身邊,那也是老子初到木之元祖的世界,缺少一個跟班的童子。這才把他收在了身邊。墨柯尼迦德與其說是從老子那裡傳承了一身本事,不如說是繼承了元祖的成長方法,更多一些。畢竟,元祖的成長方法,與他還算是一脈相承,而老子的天道。對他的境界要求,文化素養要求,實在是太高了。而老子走後留下道德經。沒有古文修養地中國人都看不懂,那就更別提是墨柯尼迦德這個生長在不同文明背景下的傢伙了。
故此。墨柯尼迦德這才從平時聽到的那麼一耳朵六道輪迴與大功德當中,結合元祖的一身一世界論,走上了歧途。
此時,李斌有些明白了。李斌對這個墨柯尼迦德,也有了些同情。說真地,若不是李斌當初從翡翠玉佛當中,直接傳承了老子的記憶。老子的道德經,放在那,李斌也是不會太明白多少的。
李斌有些同情的說道:“那句話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人們知道美,乃是因為有醜的存在,知道善。乃是因為有惡的存在。所以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後互相接隨——這是永恆的。因此聖人用無為地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為其創始,有所施為。但不加自己的傾向。
所以,你老師雖然教了你,卻絕對不會以自身影響你地行為判斷,更不會對你作出什麼提示,影響這個世界的天道迴圈啊。”
“那先前那句: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又是什麼意思?”墨柯尼迦德急切地問道。很有些朝聞道,夕死無憾的架勢。
雖然墨柯尼迦德辦事不太地道,可墨柯尼迦德帶來的傷害。畢竟都被他李斌控制下來了。而他李斌還要有求於他的老師老子,詢問回家地道路,甚至連找到老子,都有可能需要墨柯尼迦德幫忙。自然也不好太計較墨柯尼迦德先前的過錯。
李斌微笑的說道:“那句話,大概得意識是:天道乃是讓萬事萬物都得到好處,而不傷害它們。聖人地行為準則是,做什麼事都不跟別人爭奪。”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墨柯尼迦德發出了哈哈的大笑。
李斌在一旁,看到墨柯尼迦德若有所悟,也很高興。自六道輪迴成立,地靈死而輪迴之後,李斌也算是體悟了一些老子的生死關。
確實,人類的生生死死,在當事人的意識中,可能很重要,甚至是無可代替的。可在跳出了輪迴之外的存在來看,那不過是時間流逝所帶來的不斷重複罷了。生與死,生命的本源烙印,並沒有任何地改變,改變的,只是生命烙印上的刻印罷了。故此,只要世人的生死,絕對引不起老子這一類存在的在意。他們只是給這些本源生命烙印,提供一個適合生長的溫床,任其滋生罷了。能不能超脫世界的束縛,那就是他們各自的造化與機緣了。
只不過,李斌雖然明白了,可卻依然不想放下他的親情羈絆。也許老子的道,是大道,是為所有生命烙印著想的大道。可他李斌,卻也有自己的道。明白,不代表認同;認同,不代表照做。
故此,李斌看墨柯尼迦德高興的差不了了。隨手散去對墨柯尼迦德的束縛。想起問道:“偉大的理之掌控者,現在,您能告訴我您的老師在那裡麼?我想找他老人家,打聽一下家鄉的座標。”
墨柯尼迦德聞言一愣,疑問道:“你都自成世界了。還找返回家鄉的道路幹什麼?”
李斌笑道:“我想回去把我的父母接到我的世界來。讓他們也有能超脫輪迴機會。”
“咦?你剛剛不是還說過:聖人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為其創始,有所施為,但不加自己的傾向麼。怎麼你現在卻要干涉你父母的自然造化呢?”墨柯尼迦德不解的問道。
顯然,李斌前後的行為矛盾,讓剛剛有所悟道的墨柯尼迦德,極為困惑。
李斌毫不在意的笑道:“所以我不是聖人啊。你的老師才是。”
墨柯尼迦德更加困惑了。剛剛明白的道,又有些混亂。
李斌察覺到墨柯尼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