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上的事
燕山腳下有一個小鎮名叫桃花川,鎮上住著百來戶人家。其中有一家姓田的夫婦,沒兒沒女,生活全靠老漢田德山在街上擺個修鞋攤。田德山六十多歲,生得粗眉大眼,可說起話來慢聲
細語,讓人聽了總是那麼熨貼、舒心。他的老伴田大媽心慈好善,誰要是有個不順心的事兒聽她一解勸,那心裡頭的煩愁立刻就會煙消雲散。
這老兩口在桃花川住了大半輩子,不管家裡、外頭,沒有和人紅過一次臉。左鄰右舍哪家有個大事小情,他們都主動幫忙,比自己的事兒還上心。小鎮上的人們不論誰提起這老兩口來,
都伸大拇指誇讚他們是好心腸。
他們的心腸也確實是好,就說七六年他們辦的那件好事吧。那天,風颳得好大,田德山剛剛擺開了修鞋攤,只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漢,推著一輛獨輪小車過來,問:“大兄弟,到鎮醫院
該咋走哇?”田德山見他氣喘吁吁,汗流滿面,神情焦急,獨輪車上架著一扇門板,門板上面躺著一個孩子在痛苦地呻吟。,他知道這老漢是送急病號去醫院的,連忙放下手裡的活計,二話
沒說,抄起車把說:“跟我來。”推起車子就跑。
車上的病人這麼危急,為啥偏偏由這麼一個年老力衰的老人來送呢?原來這老漢姓王,家住北山溝王家莊,他有一個女兒,在北京一個科研部門些研究員。在“**事件”中,他的女
兒和女婿都被打成了現行反革命關進牢房。王老漢聞訊後,趕緊把六歲的外孫女爭爭接回家來。俗話說,姥姥最疼小外孫。更何況是在這種情況下呢!所以王老漢老兩口捨不得吃,捨不得花
,唯恐小爭爭受了委屈。真是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就在昨天后半夜,小爭爭忽然捂著肚子疼得滿炕打滾,這下子可急壞了老兩口。王老漢急忙去借了一輛獨輪車,推著外孫女上路了,在天
矇矇亮的時候,才跌跌撞撞地趕到桃花川。網首發
田德山把車子推到鎮醫院,醫生診斷是急性闌尾炎,必須立刻住院開刀。王老漢一聽要開刀,嚇得目瞪口呆,在田德山的催促下,才跌跌撞撞來到住院處辦理手續,他萬萬沒想到住院馬
上要交七十元押金。王老漢慌了:“我……沒有……”“沒有?”隨著這兩個字,視窗上的木擋板“呱噠”一聲關上了。王老漢渾身的毫毛都炸起來了,急忙用雙手拍打著木擋板:“同志,
行行好哇,等做完手術我去借。”“拍什麼?討厭!”“同志……”“這是制度,交不齊押金不能住院!”王老漢一聽,一下子天旋地轉,眼冒金花,看來可憐的外孫女沒救了,不由得號啕
大哭起來。
王老漢這一哭,驚動了在急診室照顧著小爭爭的田德山,急忙拜託一個護士照看小爭爭,跑到住院處。他向王老漢問明瞭情由,就敲起窗板來,想幫助王老漢說說情,自己做個保人,無
論如何先給孩子治病。可是沒想到木擋板一拉開,田德山一見那隻面孔立刻涼了半截。原來,這小子正是幾年前遊鬥他的那個造反派!田德山瞪了他一眼,張了張嘴沒說話,因為他知道求這
種人同情,就好比跟老虎要眼珠子。那個傢伙翻著一雙小母狗眼,毒花花地盯著田德山。田德山一跺腳,轉身對王老漢說:“老大哥,彆著急,我給你取錢去!”說罷,摧開門就跑了出去。
田德山一溜小跑回到家裡,頭上冒著熱氣,就好象剛出籠的饅頭,“咚”的一聲撞開了門。田大媽正在炕上戴著老花眼鏡納鞋底,見老伴火上了房似地跑了進來,不知道出了啥事。等她
鬧清了王老漢求醫受困的事,她比老伴還著急,二話沒說從板櫃上端起梳頭匣子,從裡頭取出一卷鈔票就塞給老伴:“救病如救火,快去。&;quot;田德山接過錢來數了數,灰心喪氣地搖了搖頭:“
不夠,還差三十八元!”田大媽聽他這麼一說,也急得在地上直轉磨磨兒。
忽然,田德山猛拍了一下大腿,自言自語地說:“也只有這麼辦啦!”說著,伸手開啟板櫃蓋子,從裡邊拉出一件嶄新的羊羔皮襖,轉身就走。田大媽一把拉住他:“去賣?”“嗯。”
田大媽聽說老伴要賣皮襖,不由一陣心疼,因為這件皮襖凝集著田大媽的一腔心血呀!她怕老伴在外邊擺攤修鞋。受冷挨凍,才口挪肚攢地為老伴做了這件皮襖,眼下春暖河開,雖然暫時不
用,要賣,恐怕也只能折騰個三瓜兩棗的錢,實在捨不得。不賣吧,到哪找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