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名註明功臣府中也迎來了青葉,那便是佛國元帥施琅整個佛國與李光地一般傳奇的人物。更是佛國只舉國伐宋後失敗抵抗了大宋整整兩百年的人物,大宋齊王曾對於施琅評價很高也承認是唯一可以和自己對抗的軍事天才。
施琅坐在元帥府大廳內看著大廳中央的青葉沒有說話而臉上那征戰沙場不怒自威的表情更是讓青葉有種隻身沙場的錯覺。
兩人就這樣對視著對方過了良久施琅才嘆息眉目之間盡顯滄桑。
“是大林寺一手建立了佛國更是控制整個佛國數百年的時間,如今大林寺做出這樣的決定如果失敗了大林寺能承受的起嘛?”施琅嘆息的說道。
青葉不語只是轉動著手中的佛珠眼中沒有任何表情的看著施琅。
施琅起身轉身離開大廳越過片刻便再次出現在大廳內只是身上不是衫子而是僧袍,青葉看到後微微一笑便轉身離開大廳而後施琅跟著青葉的腳步離開了元帥府。
第二日朝會之上皇帝看著低下爭吵的文武百官而後看著面前一封辭呈臉上面無表情但是心中卻無比憤怒,如果說李光地的離開皇帝還能接受那麼施琅的離開就讓皇帝徹底的憤怒那憤怒是無聲的猶如暴風前的寧靜一樣。
朝堂上因為李光地的離開如今帝后兩黨正在為那宰相之位聲嘶力竭爭取,而百官根本沒有看那皇位上的皇帝此時整個朝堂猶如市井一樣充滿吵鬧。
皇帝冷眼看著朝堂上爭吵的百官心中冷笑的想道“如果把施琅離開的訊息公佈不知道又是什麼樣子”
過了片刻也許百官突然發現這裡是朝堂而且還有皇帝在瞬間全部安靜了下來都望向那龍椅之上的人。
皇帝嘴角微笑語氣無比冰冷的說道“諸位為什麼不說了,剛剛那麼熱鬧猶如市井一樣”
朝上的文武大臣聽到皇帝的話後全部心中吃驚跪倒在地,帝黨一脈的全部戰戰兢兢的跪倒在地無比恐慌,而後黨一脈的看似害怕可是那眼神中全是莫然。
皇帝沒有在地底下大臣的反應而是遞給身邊一名內侍紙條,那名內侍接過紙條看到上面的類容先是吃驚而後瞬間平靜了下來。
內侍走到龍案前看著手中紙條的類容而後大聲的說道“施琅辭去元帥一職”
殿堂內的文武百官聽到那內侍的話後臉上滿是吃驚的表情,而無論是帝黨還是後黨的文官或武官都已經開始覺的這其中有些蹊蹺了。如果是李光地辭宰相之位是因為帝后之爭的原因那麼施琅並不會因為這個原因,因為施琅是太后的人更是那位的支援著。
龍椅上的皇帝看著跪倒在地的百官眼神是那樣的冰冷似的本來炎熱的溫度在這大殿之內沒有絲毫的炎熱,而跪在地上的文武百官更是感覺到寒冷無比都不敢去看龍椅上那人。
“陛下,無論是宰相之位還是元帥之位請陛下速速決定”一名年齡頗為大的文臣顫抖的說道。
皇帝聽後看想那文臣心中冷笑,那老臣是吏部尚書文真更是太后一脈的人。
而太后一脈的人看到文真出聲更是有無數太后一脈的文武臣響應,因為太后一脈以為文臣以文真為首而武臣則以施琅為主。而如今施琅辭去元帥如今太后一脈的只有文真能做主,而另外的二部尚書雖然看似太后一脈但是也不是穩定的因素。
而另外一邊帝黨一脈的人只是冷眼旁觀並沒有說話,如果說李光地的離去對於帝黨有些影響那施琅的離開那對於帝黨更是如虎添翼。
帝黨一脈的領袖文臣是戶部尚書袁書、禮部尚書林修而武將反面卻只有少量的人。
皇帝看著底下太后一脈的人聯名上書沒有任何表示而後站了起來說道“退朝,六部九卿來朕佛語殿”便理也沒有理底下的眾臣便離開了大殿。
當皇帝離開大殿片刻後百官才反應過來而後三部九卿更是急忙的前往佛語殿。
佛語殿是皇帝接見臣子的地方也是皇帝批覆奏摺的地方。
此時皇帝坐在龍椅上喝著內侍端上的茶點而後看著大殿內的六部九卿臉上已經沒有此時朝會上那冰冷的表情。
六部部九卿中屬於皇帝一脈的文臣明顯放鬆很多而且許多人都心中冷笑的看著太后一脈的文臣。
皇帝品了一口茶而後微笑的說道“諸位大臣不知道你們對宰相和元帥之位的人選有何建議”
此時的皇帝沒有了朝會之上的冰冷而後是宛如春風一樣給人無限溫柔。
六部九卿的大臣聽到皇帝的話後都看了看對方並沒有說話,無論是皇帝一脈的人還是太后一脈的人其實都想推薦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