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天過去,天氣還是未見晴好,還起了三四級的風。 早上過九點半,一輛電動輪椅在進進出出的人流中,停在了華山醫院的正門前。 輪椅上坐著一位五十歲上下,方臉長眉的男子,他看了看正前方雕刻在一塊大石頭上的“華山醫院”幾個大字,轉頭看向了身右,一位風韻猶存的女子。 “這一次肯定又是失望而歸,沒有必要再浪費時間了,我們回去吧。” 女子看向近醫院忽然變得情怯的男子,一點也不客氣的說:“我們千里迢迢的趕到這裡,都到醫院門口,就差臨門一腳了,你告訴我要回去,你是開玩笑的吧?” 輪椅男訕訕道:“我只是不想辜負了老爺子的一片熱心,只是先前的幾次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這一次應該也不會例外。” “我不想再折騰了。” 站在電動輪椅左邊的一位筆直的高個青年,忍不住插嘴道:“代老師,我也在網上查了,這一位餘至明醫生可是名副其實的醫學天才,他可是連晚期癌症都能治療。” “您的腿傷,對他來說更不在話下了。” 輪椅男輕嘆道:“小張啊,我也知道他是醫學天才,但這癌症和我的腿傷,可是極其不同的兩個醫學領域。” 他摸了一下兩個膝蓋,接著說:“我還知道,他只是負責探查傷勢,具體的手術治療,還是要交給別的醫生來進行。” 輪椅男再次看向女子,問:“老婆,你知道,這位餘醫生會交給誰來做這個傷勢恢復手術嗎?” “誰啊?”女子問了一句。 “以協和醫院創傷外科專家俞石泉醫生為首的一個醫療團隊。” “竟然是他!”女子很是驚訝。 輪椅男苦笑道:“這個資訊,我也是昨晚才知道。這位俞醫生,兩年多前,就給我看過腿,明確表示無能為力。” “想必現在,他也是無能為力。” 女子眉心蹙起,努力的勸說道:“你也說兩年多之前,過去了這麼長的時間,還不興人家的本事更上一層樓?” 見男子還是一臉的猶豫,女子使出了四字大法,“來都來了,怎麼也得見餘醫生一面啊?萬一他和他的團隊真有那個本事呢?” 下一刻,女子又幹脆催促道:“好了,別嘰嘰歪歪了,你還是一名現役軍人嗎?” “膽子和爽快跑哪去了?” 她直接吩咐高個青年道:“小張,別聽他墨跡,把他給我推進去。” 小張青年應了一聲,把電動輪椅切換成自助推行模式…… 二十幾分鍾後,他們一行三人趕到了至臻樓的地下三層,接待他們的是周沫。 “我們餘醫生正在樓上巡查病房,大概要十多分鐘才能回來,請耐心等待……” 周沫憑藉過往經驗估算的十多分鐘,這一次是嚴重偏離了實際。 餘至明在近一個小時後才回來。 主要是至臻樓多了包括席珍醫生在內的三位前來進修的醫學專家。 所謂進修,更多是在疾病的診治過程中與水平相似或更高的同行進行切磋和探討。 以席珍醫生幾人的層次,他們負責的,自然都是難診難治的疾病。 這也是華山醫院的小算盤。 這些前來進修的醫學專家,在提升自己的同時,不僅幫著華山醫院診治了不少疑難大病重病患者,也透過切磋和交流,提升了華山醫院自己的醫療隊伍。 至於餘至明,是華山醫院拿出來吸引全國各地的醫學專家前來進修的誘餌。 這就需要餘至明不時的表現一下,展示出讓進修的醫學專家心動不已的價值。 所以,今早上,大查房後,餘至明對幾位進修醫學專家負責的患者們,做了一次細緻的身體探查。 其他的先不論,這場面還是挺壯觀的。 就拿席珍醫生負責的一位患者來說,餘至明在給她做身體探查時,身邊就圍著席珍醫生和她從鼓樓醫院帶來的兩名助手。 還有柳芸醫生和她的學生,跟隨餘至明的段怡、周洛、沈奇、隋馳幾人,以及來自至臻樓的沈依依等十幾位青年醫生。 更多的是來自大婦科的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等二三十人。 一名患者,大幾十名醫師圍觀,估計這名患者出院後可以好好的吹噓一番了。 為了治療她的病,除了醫學天才餘至明之外,還彙集了好幾家醫院的醫學專家。 在餘至明給這位患者做完細緻的身體檢查後,緊接著在現場,包括席珍、柳芸在內幾位業界知名的主任醫師,根據餘至明探查出來的患者身體情況做病情分析。 說是病情分析,更像是一次總結和檢討,因為在之前,他們已經就這位患者的病情做了會診,並將治療方案付之實施。 餘至明這次對患者的身體檢查,就是對他們過往工作的一次核驗。 畢竟,餘至明工作繁多,時間寶貴。 他不可能全程參與他們的診斷和治療過程,只能在最後環節,透過展示患者細緻而微的身體狀況,用事實對他們之前的工作做一次評判……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