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捨晝夜的來到了週四,又是隔一週一次的體檢日。
餘至明完成上午的醫院捐贈單位體檢,回到辦公室吃午飯,接連聽到了三條訊息。
“餘醫生,結果出來了,和那傢伙的骨髓移植配型不合適,嘿嘿……”
骨髓移植在直系親屬進行骨髓移植配型成功的機率,一般在25到100之間。
這主要取決於配型者與患者的關係。
如果是與患者的直系父母和兒女進行配型,匹配的機率在50左右。
如果配型者與患者是同卵雙胞胎,則配型的機率是100。
如果是與患者其它兄弟姐妹之間進行配型,則機率大概只有25左右。
如果是與陌生人配型,機率更是急劇降低至幾萬甚至百萬分之一。
餘至明見周沫是一臉遮不住的輕鬆,笑著說:“這是老天不讓你幫那個傢伙,你不用再糾結和難受了。”
“至於那傢伙,有錢能使鬼推磨,發出百萬千萬美元懸賞,全球範圍內,即便百萬分之一的機率,也能找到配型成功的捐贈者。”
周沫輕笑著說:“對那個傢伙,我也算仁至義盡了,他的死活我就不關心了。”
停頓一下,周沫又轉而說:“昨晚那個過敏小女孩,昨晚經過救治已經脫離危險。”
“我讓一個相熟的小護士去套話,瞭解到,昨夜……”
周沫緩緩述說道:“那一對母女從閨蜜那裡開車回家。在路上,小女孩開了一包閨蜜送的據說是從美國帶來的零食。”
“沒過一會兒,小女孩就過敏,喘不上氣了。小女孩媽媽嚇壞了,趕緊開車往最近的,也就是我們華山趕。”
“好巧不巧的,遇上了堵車。”
“小女孩媽媽沒辦法,只能棄車抱著女兒往醫院跑。她一個女人抱著女兒跑了沒一會兒就沒力氣了,就開口求助。”
“然後,那個傢伙就出現了。”
餘至明輕輕點頭道:“還好,不是那種最糟糕的情況,那傢伙還算有底線。”
他又轉而說:“很多國人都認為國外的食品安全,其實食品新增劑的種類和使用數量,美國都是高居第一。而且,他們還不用在食品的配料表中標註出來。這就導致美國人的過敏,可是出了名的嚴重。”
餘至明說著話,接過了周沫遞過來的一份神經檢測報告。
翻開一看,發現是港島小男孩的。
餘至明細看幾個神經檢查專案,發現神經電生理檢查結果中,出現了電流的異常遲滯和損失,比正常電流值減損約五分之一。
這個數字異常,表明存在神經損傷。
當然,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要是不存在神經損傷,小男孩也不會一直坐輪椅,不能用自己的雙腿行走了。
問題是接下來如何治療?
溫養?電流刺激?
類似的治療,小男孩在過去六年一直在做,他的現狀表明,沒有效果。
使用紀氏氨基酸促進恢復?
餘至明沉吟著搖了搖頭,紀氏氨基酸只是促進和提升恢復速度,做不到無中生有。
恢復六年都沒有效果,很可能,那部分神經損傷已經失去了恢復的可能。
或許可嘗試一下,神經移植……
下午過三點,來自港島的小男孩媽媽,隨周沫來到了至臻樓七樓的主任辦公室,見到了亓越主任。
“陶女士,你好!我是餘至明醫生的老師,神經內科醫生亓越。”
自我介紹完的亓越,忽然生出一種奇特的感覺。
之前他外出參加各類活動,別人介紹他時,都是介紹為華山醫院的診斷專家亓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對他的介紹在華山醫院診斷專家的定語後面,又多了一句“餘至明醫生的老師”。
又不知什麼時候起,“餘至明醫生的老師”成為了別人介紹他的首句定語,排在了華山醫院的前面。
如今,他做自我介紹,也要習慣性的加一句“餘至明醫生的老師”。
那傢伙的地位,真是蹭蹭的躥升呢。
亓越暗自感嘆了一聲,看著眼前面帶緊張的女子,一臉溫和的說:“關於你家孩子的治療,我們做了一次會診。”
“我們看過你家孩子過去的治療記錄,可以說絕大多數治療方法,都用過了。”
“除了一個……”
亓越特意停頓片刻,才緩緩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