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側,繡著金色雄鷹正展翅翱翔的旗幟在風中翩翩起舞,八萬的天鷹軍團在張晉中的統帥下早已是嚴陣以待。
中央,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固守在中央的竟然是程家的十萬私軍。
無論是名氣、士氣、還是戰鬥力,他們應該都是古道髯手中最為薄弱的一環。但是,古道髯偏偏選擇了他們擔任中央守備的最為艱鉅的任務。
這個選擇,別說是敵人,就連他們自己人都為之百思而不得其解。
在漢人中軍的後方,聳立著一個高達數丈的高塔。
高塔之上,長寬各十丈,古道髯等一眾高階將領盡在此地,他們遙望戰場,指點江山。
與他們遙遙相對的,則是集結了全部金狼軍。飛馬軍團和鮮卑、氐、羯、羌四族的數十萬戰士。
十萬金狼軍雄赳赳,氣昂昂地佔據了中央的地位。他們是大陸上最厲害地軍隊,他們名揚天下,威震宇內。是以,他們無可爭議地成為了匈奴人的中軍。
東側,與黃龍和蒼狼這十萬聯軍遙遙相對的,正是草原各族聯軍,除了四大民族之外,尚有一萬匈奴的後備役。
北疆一戰,紅色海洋固然是折損過半,遭到了有史以來地最嚴重打擊。但是,北方四族也並不好受。除了老奸巨猾的氐族南宜僚儲存了實力之外,其餘三族亦是損傷嚴重。十萬大軍至此也僅餘七萬。
只是。平原之上,正是能夠發揮騎兵最大優勢的地方。以八萬對十萬,雖然人數略遜。但他們並不見得就落於下風。
西首,與天鷹軍團的八萬雄兵對峙的,正是飛馬軍團的五萬精兵和一萬匈奴後備軍。
以六萬對八萬,同樣在人數上趨於弱勢。
除了中軍,二大勢力的人數相若之外。左右二軍,大漢軍隊的人數都佔據了絕對的上風。
匈奴的人數一直以來就是歷代單于心中最大地痛。
就算是在巔峰時刻,他們的常規軍隊也從來沒有超過三十萬。
北疆一戰。金狼軍和飛馬軍團一樣折損了近二萬的精兵。他們從族中地後備役中抽調健壯者,補充了先前的損失。
再調集二萬後備役軍隊隨軍而行。
這——已經是匈奴人所能調動的最大兵力了。
北方,佔領的地方越多,他們的人手就越是捉襟見肘。雖然啟用了一些投降地漢人官員,但是他們的忠貞程度卻是有待考察,一定數量的軍隊留守還是必要地。
在他們的老家,也必須留下一隻守衛的軍隊,來應付任何有可能發生的突變。
匈奴人能夠在一個戰場之上匯聚了超過十五萬的軍隊,實在已經可以用傾巢而出來形容了。
也幸好是如此廣闊無邊的平原。才能容納如此眾多的,前所未有的人數。
這也是雙方不約而同一起選擇這裡為決戰地點的最大原因。
一聲聲地號角,一陣陣的擂鼓。
部隊進行的行列像無數條披著各種顏色的巨龍,蜿蜒曲折地在翠綠色的原野上蠕動
金狼軍中,哈密刺遙遙相望,神色凝重。
“國師,古道髯他瘋了麼?”
問話的人正是匈奴人的單于冒頓,對於古道髯竟然將程家那默默無聞的十萬私兵佈局於正中央的舉動,顯得是大惑不解。
誰都知道,私兵的戰鬥力遠不能與正規軍團相比。他們就算是再厲害,難道還能比帝國的三大軍團還要強悍麼?
哈密刺森然地冷笑一聲:“古道髯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我不知道。”他深吸了一口涼氣,聲音中竟然帶了點欽佩的味道:
“不過,二十年前,我曾與他在北疆交過手,他為人既是謹慎小心,又是膽大包天。嘿嘿……除了一個人,我從沒有見過這樣的將領。所以我也無法解釋他這麼做的原因,我甚至於不敢確定他是否在故弄玄虛。”
二十年前,匈奴大舉南下,寇邊犯境。
紅色海洋和蒼狼軍團固守待援,漸有不支,古道髯奉命帶兵支援,天鷹軍團北上抗敵,與哈密刺所統帥的五萬金狼軍交戰數仗,竟以小勝而返。
這是哈密刺一生之中唯一的敗績,他又豈能忘懷。
“還有一人?是誰?”
冒頓似乎好奇心大起,詢問道。
“蔣孔明……”
從哈密刺的口中緩緩地吐出了這個讓他擔心不已的人名。
太原之戰,是決定中原命運的一戰,此人卻是困守臥龍城,無法親臨其境,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