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從根本上進行的改革,亦是治標不治本而已。
如此一來,一種有意思的現象出現了。
榮昌帝國內越是平庸無能的皇帝,越是國泰民安政平人和風調雨順興旺昌盛。而越是宏圖大志雄才偉略的皇帝,則多半會造成政局動盪征戰不休官疲民困怨聲再道。
道理十分簡單,平庸無能的皇帝不過講點個人慾望,憑帝國之大之富裕,美女珠寶宮殿沒有什麼供不起的。何況,一個人吃的用的花費得再厲害,也是看得見算得著的。再者,浩天閣元老院上議院又會緊緊約束他,不會讓他太過分。沉溺於酒色之中的皇帝,十有八九將政事扔給了內閣浩天閣元老院上議院去了。分權制衡優勢出來了,基於各勢力的利益關係,對外無人會輕易發動戰爭,對內亦因相互攻伐爭吵而政務保持中庸平和。
反觀那些有著遠大志向的榮昌皇帝們,他們有所作為的,擺在面前第一道坎,就是分權制衡的國體。於是,不管他們最終理想是統一豐穀穗大陸也好,是將榮昌帝國打造成人間樂土也好,帝國上層建動盪地震不可避免產生了。這種動盪地震隨著皇帝的才能程度相應加強或減弱,但通常都會引發一定程度的國內流血衝突及至於暴亂內戰,進而引發更大規模的外戰!要不皇帝想借對外征戰建立權威來更好打下未來變革基礎,要不帝國內部動盪讓東麗百夷西伯拉突特認為是大好入侵機會!
折騰來折騰去,浩天閣元老院學聰明瞭,他們開始有意思在皇位繼承人中挑選好些看上去不那麼危險的皇子來繼承皇權了。理由是光明正大的,榮昌帝臨終可是強調的是,制衡妥協啊!我們是為帝國的萬年大計,在挑選光輝帝廉帝啊!
光明都內城裡的榮昌帝神殿成了許多德智兼備的失意皇位繼承者遁世之所,亦讓榮昌皇權繼承之爭,顯得不那麼血腥殘酷。
今日隆興帝是浩天閣元老院上議院挑選失敗的明證。自近四十年前,隆興帝繼位以來,開拓進取有為天下,與浩天閣元老院上議院頻頻發生嚴重衝突爭議。讓浩天閣元老院上議院痛心疾首,當時的草率之誤。
幸而隆興帝中年以後,漸漸隱去了鋒芒,變得通達大肚起來,亦不再有對現有體制做重大改革變化的想法了。
只是,隆興帝作為百年來最為強勢的榮昌皇帝形象已牢牢豎立在世人心中,讓浩天閣元老院上議院不得不面對他時不敢放肆。
隆興帝身上失去的,自是要加倍從下一代皇帝身上得來,浩天閣元老院上議院想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