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恨,我在大師的眼中卻沒有看到家仇,只看到國恨。”
鐵肩聞言身形一顫,沉聲道:“阿彌陀佛,施主好眼力。”
第三百一十一章 悲慘往事
更新時間2011…11…4 12:23:52 字數:2206
第三百一十一章悲慘往事
鐵肩和尚,原本並不是和尚,他是半路出家,他原本是朝廷的一名官員,幾年前,大明朝庭的財政嚴重不足,為了增加財政收入,萬曆皇帝朱翊鈞,下旨全國採礦,並且允許平民採礦,透過徵收礦稅來緩解財政危機。
但下方官員的做法卻非常偏激,為了增加更多的稅收,直接收繳平民開採出來的礦石,在一些礦山地帶,這些官員更是不顧當地平民,直接拆除他們的房子採礦,如果採不到礦石,就誣陷這些平民私自將礦石偷藏了,便責令他們賠償。
也是由於執行方面的問題,本是很好的一個政策,卻弄得天怒人怨,收效也很是微薄,而且這些收入,落入了誰的口袋,始終是個謎。
萬曆皇帝朱翊鈞明顯是個昏君,他對這些事情也許並不知曉,也許只是閉眼不聞,他的喜好是酒色財氣,朱翊鈞本人對於酒之一字也是無法否認,他曾經說過:“朕好酒,誰人不飲酒?若酒後持刀舞劍,卻非帝王舉動。”
很明顯,從朱翊鈞的話裡可以看出,他的理由是自己酒後沒有舞刀弄劍,沒有遷怒朝臣,魚肉百姓,他是一個好帝王。而事實呢,他每日必飲,每飲必醉,每醉必怒,臣子一言稍違,立斃杖下。
朱翊鈞本人又好色,**宮女有數千人之多,他荒淫怠政,整日與**宮女們嬉戲淫樂,他用螢火蟲和楓葉寵幸宮女。
在夏日裡,明月高懸之夜,便令人放出流螢,再令宮女以輕羅扇爭相捕捉,若流螢落於誰簪上,則必寵幸之,宮女爭相以香粉灑於簪上,以待流螢。
假若是秋日,朱翊鈞便提宮詞二句於楓葉上,令宮女題詞後二句於另一楓葉上,一起將楓葉放入御溝,若兩葉相疊,則成宮詞,夜裡必獲帝幸。
朱翊鈞貪財,他曾言:“朕為天子,富有四海,天下之財,皆朕之財。”
為了此語,被抄家者不知凡幾,可見其昏庸。
剛巧的是,大明朝有個官員名為張嶷,他在萬曆皇帝朱翊鈞面前胡說道,呂宋有座銀山,還有能結出金豆的樹,昏庸的萬曆皇帝對此非常感興趣,信以為真,於是就派他和另外兩位官員,三人同去勘金,其中的一位官員就是現在的鐵肩和尚。
張嶷到達呂宋後趾高氣揚,傲慢無比,呂宋的土著酋長大怒之下與他們打了起來,張嶷他們此來,只帶有幾百士兵,當然不敵,費盡千辛萬苦逃回了大明。
而土著酋長害怕當地的大明商人聯合在一起對抗他,下達了殺光所有大明商人的血腥命令,在此後三個月的時間裡,共有兩萬多大明商人被殺,殘酷的屠殺,血流成河,河水裡都發出了腐屍的惡臭。
當真是慘絕人寰。
還不禁於此,土著酋長殺光了這些商人後,竟然還上書大明朝皇帝,聲稱這些商人造反,殺之。
這是何等的狂妄。
張嶷得知慘劇發生後,害怕擔負責任,回到大明妖言惑眾,迷惑皇上,致使此事件一拖再拖。
鐵肩和尚為官正直,當時十分震怒,上書要為同胞討還血債,可萬曆皇帝卻說,不忍加誅。
這正說明了一點,在明朝鎖關閉國之時,走私盛行,海商對朝廷並無太多經濟上的貢獻,就算都死絕了,也對朝廷沒有絲毫的影響。
但政府是做什麼的?
民族大義,血永遠濃於水。
一個小小的土著酋長就殺了大明至少數萬子民,還有什麼不忍的?
但鐵肩和尚官微言輕,在皇帝面前根本說不上話,朝廷裡不但沒有人支援他,反而還遭人迫害,最終被逼無奈,逃出朝廷,從此隱姓埋名,出家為僧。
聽聞這等往事,蕭雨不由得嘆息了一聲:“大師,想不到我泱泱大國竟有如此慘劇發生,這是如此可悲,可嘆也。”
鐵肩道:“貧僧隱入少林數年,一日不敢或忘,以期少林對世人的影響,激起我民族血性,可惜,貧僧錯了,真的錯了,阿彌陀佛。”
蕭雨道:“佛也好,仙也罷,這只是一種信仰之力,若想要依靠這些來救世,難難難。”
鐵肩剛要答話,就在此時,忽生鉅變,只聽一聲巨響,無數灰土、沙塵、樹屑,紛飛纏繞,聲威駭人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