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洞。橡皮艇“嘶嘶”的放氣聲掩蓋在潮水聲中,微不可聞。他騎坐在潛艇上,等橡皮艇癟下去,看著潮水將它衝離艇身。他一翻身鑽進了潛艇,蓋上了潛艇蓋。
這是一艘由反物質電池驅動的潛艇,省去了龐大的發動機。潛艇的動力裝置只是一副電動馬達,其他的地方都用來安裝儀器裝置。
潛艇分上下兩層。下層完全沒有燈光,是卡姆人活動的地方。由於卡姆人在地底生活,他們習慣了地底的硫磺味。所以下層潛艇的“空氣”中,硫磺濃度很高,若沒有相應地防護裝置,普通人進入下層,根本無法生存。
卡姆人畏光。所以他們上層沒有裝多少燈光。按說,羅亦安擁有了卡姆人的腰帶,他也能在黑暗中看清東西,但多年的習慣,讓他不適應獨坐在黑暗中摸索。所以,他在上層潛艇裡面增設了一些冷光源。
這些光不強烈,平常人在這種燈光下,也看不清什麼東西,但這種冷光,卻消除了他的孤獨感。當然。有了這些燈光。卡姆人也對潛艇上層視為禁區。如此一來,他們共處於一個潛艇,卻生活在兩個世界。
排氣閥啟動了。潛艇開始慢慢下沉,羅亦安開啟了大螢幕,海底世界的畫面投射在大螢幕上。
巨大的海蜇閃著淡淡的磷光漂過頭頂,肉眼難以察覺海蜇所散發的磷光,但在特殊地儀器下,整個海蜇身體像玻璃做的一樣,完全透明,它的鰓、觸鬚如同熒光棒一樣晶瑩可愛。
伴隨著觸鬚的蠕動,星星點點的浮游生物飄進海蜇嘴裡,在它那透明的胃裡。一點點被分解。
一團巨大的蝦群像翻卷的雲霧般滾動著,漂過螢幕,這是南美白蝦,在活著的時候,它的身體也像琉璃一般透明。幾隻大魚追逐著這團蝦雲,不時地撞進蝦團中,將這朵雲彩捅出一個透明地大洞,轉瞬間,前仆後繼的蝦又填補了這塊空白。
羅亦安痴痴的望著螢幕上景象地變幻。一時之間竟忘了操縱潛艇。直到潛艇下潛至六百米海面。
海面之下六百米,是片寂靜之海,這裡生物很少。偶爾可以看到幾個大型的鮑魚,煽動著扁扁的身體,快速的掠過螢幕,偶爾它們的身體還放出一串藍色的電火花,將眼前掠過的食物電暈。
羅亦安收攏了心思,他敲擊鍵盤,調出海底地貌,選擇了一條航線。
孤寂、黑暗,真不知道卡姆人是怎麼忍受這一切的。羅亦安只忍受了片刻,便再也忍不下去了。他開啟了潛艇內的音響裝置,放了一首流行音樂。
如果這時,有人在監聽海底聲納,他就會發現一頭大鯊魚正唱著紐約最流行的歌曲,在海底六百米處,快速地好無旁顧的遊動著。速度之快令人瞪目結舌。
北緯30度到了,羅亦安在這條30度線上停頓片刻,檢查完儀器裝置之後,繼續開始下潛。
北緯30度,這是地球文明的一道神秘線,在這道30度緯線上,存在著許多上古文明遺蹟。從這道線開始,百慕達魔鬼三角區到了。
七百米、八百米……一千米、一千五百米……兩千五百米。
厚重的水波阻擋了所有的射線,在這個深度中,無論是陽光、無線電、微波,都不能穿透厚厚的水面抵達潛艇。
目前,人類已知的、能穿透地球的只有鉲中子波。羅亦安不知道,當他開始下潛時,百慕達的海面已沸騰起來,一股巨大地風暴正在形成。風暴餘波掃過佛羅里達,海面上羅亦安的遊艇;天空中,克里斯蒂娜乘坐的飛機都受到影響,她們不得不轉向以躲避大自然的威力。
三千米,羅亦安開啟了潛艇前方的探照燈,在鯊魚眼睛的位置上,兩盞巨大的探照燈像兩把匕首,劈開億萬年從未被光線照過的海底世界。
一段平整的壁壘狀物體出現在探照燈下,這是一段海底石牆,它有一百米厚,筆直的伸向遠處,消失在光線盡頭。
“明顯的人工痕跡”,羅亦安大聲的自言自語說,空蕩蕩的潛艇內只有他的話音在金屬物體間迴盪。
一、二、三,羅亦安連續開啟三道防護屏,全艦能量的百分之七十被他用來增加防護,百分之十則用來推動潛艇前進。沿著石牆繼續向前行,羅亦安走得膽戰心驚。
秘族上一次的海底探險到此嘎然而止,遇難的潛艇透過魚雷艙將攝錄的圖片彈射出海面,最後的景象就是這段石牆。
這牆太直。如果僅僅是數百米地直線,或許它可能是因為海底應力的擠壓,而形成的海底山峰,但綿延數公里,那就極不正常了。
這段壁壘不但水平筆直,在垂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