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外那有其它存在。不屬於心之法非別有,除所守三昧戒而外那有其它存在。不屬於心之法非別有,除所證果而外那有其它存在。再三觀察!仔細觀察自己的心。
十二、性光
當你外觀虛空時,而心這時已無妄念起動之殘餘,你又再觀自心時,亦無妄念起動之起動者,那麼,無染的心性清淨而光明,這就是你的本覺光明空寂之法身,好似無雲晴空升起的太陽,雖無形相卻能明確的知道,對於此義悟與不悟差別極大。
十三、自生
從本未生而是自生之光明,這是覺性的嬰兒,可是卻無父母,真希奇!這覺性誰也未造而是自生智慧,真希奇!它既無生也無由而滅,真希奇!它既現量而明在,卻無人能見,真希奇!縱然流於輪迴也不變壞,真希奇!縱然成佛也不增好,真希奇!它是大家都有,卻無人知道,真希奇!你還翼望在他處得果,真希奇!它就是你自己,卻別處尋找,真希奇!
十四、見、修(定)、行、果
唉瑪!這個當下的本覺明朗而無實質,僅此,即是無上的知見。它是無緣地包容一切而是又離一切,僅此,即是無上的觀修。它無造作,是世間放任無拘,僅此,即是無上的行持。它是不求而從本既是元成,僅此,既是無上的證果。
十五、四乘
指示無誤之四乘:見解不錯之大乘,即此當下的覺性本具光明,因其明而無誤謂之乘;觀修不錯之大乘,即此當下的覺性本具光明,因其明而無誤謂之乘;行持不錯之大乘,即此當下的本智本具光明,因其明而無誤謂之乘;果位不錯之大乘,即此當下之心本具光明,因其明而無誤謂之乘。
十六、四釘
今開示不變易之四釘:所謂見地不變之大釘,即此當下的覺心明亮,三世不易故謂之釘;所謂見修不變易之大釘,即此當下的覺心明亮,三世不易故謂之釘;所謂行持不變之大釘,即此當下的覺心明亮,三世不易故謂之釘;所謂果位不變之大釘,即此當下的覺心明亮,三世不易故謂之釘。
十七、無住
指示三世一如之要門:過去之跡不追,拋棄過去的觀念,未來不迎,斷絕意識的關聯,眼前念起不執不取,心如虛空。即然無法可修,則什麼都不修,即然無可散亂,則堅持不散正念,在此不修不散的狀況中只用**觀照一切,你的覺性便本知本明,光明燦然。當它生起時,則稱為菩提心(覺性),因無所修則超越一切所知境,因無所散它的本體澄澈光明,現空是本自解脫,明空是為法身。一旦悟到佛道之中無可修習,即此時:便現見金剛薩綞。
十八、無見
下面開示把六種邊見推到窮處之教授:不論不同的見解既廣且繁,你的本覺心性是自然智。它是沒有能見和所見,不管見與未見而尋覓那能見者,連求見者自己也找不到,此時便是把邊見推到窮盡處,見之底蘊就到這樣的地步。見和所見什麼也沒有,若不落於根本無有之斷空,這當下的覺性明明瞭了,便是大圓滿見。對此悟與不悟並無分別。
十九、無修
不論不同的觀修既廣且繁,你的本覺心性平常一樣的通透**,能修和所修並無分別。不管你修與未修而尋覓那能修者,若是找不到那能修者,這時便把觀修推到窮盡處,修之底蘊就到這樣的地步。修和所修什麼也沒有,若不落於散亂昏沉和掉舉,這當下無造作的覺性明明瞭了,便是無作平等三摩地。入定不入定並無分別。
二十、無行
不論不同的行持既廣且繁,你的本覺心性就是唯一明點,並無能行和所行。不管行與未行而尋覓行者,若是找不到那能行者,這時便把行持推到窮盡處,行之底蘊便到這樣的地步。從本以來就無能行所行,若不落於迷亂的習氣,當下之心無造作明明瞭了,切勿去作修整和取捨,這樣便是清淨行持。清淨不淨並無分別。
二十一、無果
不論不同的果位既廣且繁,你的本覺心性就是元成三身,並無能證和所證。若是尋覓能證果者,卻找不到那能證果者,這時便把果位推到窮盡處,果之底蘊便到這樣地步。無論什麼果皆證不得,若不落入掛慮和取捨,這當下的覺心自明元成,了悟現證三身僅是自己所具,即此便是本來成佛之果。
二十二、中道
覺性是遠離斷常八邊,不墮任何一邊才謂之中道。覺性就是那覺念恆常不斷,空性乃覺性之核心,是故則稱之為如來藏。若明瞭此義則超勝一切,因此又稱它叫智慧到彼岸。超越思維從本離邊故,是故其名為大手印。這僅是悟與不悟之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