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快,往返兩地很方便。”高長松給貨郎的價賤,如果由趙德斌出面一起買再分就更便宜了,他在貨郎中名聲很好,趙德斌也承情,又說,“可若更遠,像是類烏齊,就帶不過去了。”
“類烏齊沒有豆腐坊,昌都的豆腐坊價高,我是不會去買的。”
這也是為什麼他肯幫高長松,也能給昌都、類烏齊的貨郎們多條掙錢的路子。
高長松聞弦知雅意道:“等到那幾鎮,還要委託趙郎引薦一二了。”當然是將他引薦給鎮上的吏員啦!
……
初七,高長松騎著阿毛出發,倔驢他留在家中,幫李鐵牛駝貨。
左居正年後就往大食國去了,白仙也回於家村旁的小廟蹲著,驩頭又長大了許多,高翠蘭抱不起來了,每天跟屁蟲似的跟著高翠蘭跑。
高長松是看他破殼的,可他不知是“有奶便是娘”,還是把自己當成高翠蘭的兄弟,跟她形影不離。
另一廂,高澈也行動起來,他為人踏實憨厚,在於家村與高老莊都很有威望,本因於四孃的關係,跟于姓的兒郎一起幹蓋屋的活計補貼家用,今年高老莊的年輕兒郎也投入其中。
高長松帶高澈鼓搗出的火炕在高老莊出名了,高姓的聽說要到各家搭炕別提多高興了,想著要學一手,給自家免費搭。於家村的則到高澈家溜達一圈,出來後眼神變得跟高老莊人一樣興奮。
他們先在倆村搭,恰巧古格鎮上楊晨、金沙樓的掌櫃等來高老莊上走動,與高長松拜年,看到此物,紛紛大驚,也說要搭一個。
於是等到正月十日前後,高澈就架著太平車帶一隊的人到古格鎮上。
鎮靠金沙江,楊晨等人直接命家僕去挖黃泥,於是到一月底時,古格鎮上的不少家庭都用上了土炕。
竟然連潘縣令都命下僕來他們這請人去搭炕,高澈這輩子第一次被縣太老爺召喚,對鄉民來說,是人生高光時刻,感動得淚眼汪汪。
……
再說高長松,他與趙德斌麾下三名貨郎一同上路,這三名貨郎分別叫武亞夫、周樹亮、朱伸。
貨郎這行當,說不上太體面,說白了,就是在農村或城市小巷裡流動販賣日用品的小商販。唐宋時期,隨著市民經濟的興起,貨郎這職業也大行其道,待到南宋時,市民階級中甚至誕生了《貨郎圖》,反應民間生活。
唐時的貨郎比起宋來大差不差,他們多是挑著擔,敲撥浪鼓呼喚村人來買貨。
擔有兩種,一是支架式,二是箱篋式。支架式的不適合跑山路,可在村裡售賣時更合適,各式小件塞得滿滿當當,琳琅滿目,觀賞性強。
貨郎走街串巷是要吸引人的,他們甚至會編順口溜,《水滸》中燕青就曾一手捻串鼓,一手打板,唱貨郎太平歌。
武亞夫他們都是挑箱篋的,高長松看著,那動作跟挑擔沒區別。
他一路上跟仨貨郎談天說地。
都說“貨郎貨郎,百物琳琅”,貨郎真是什麼都賣,高長松在高老莊上喊過幾次貨郎,買的都是零食小件,可跟他們聊完後才知道,大到農具廚具,小到零食玩具都會賣。
武亞夫是三人中最健談的,他直道:“十二郎甭說,在類烏齊,鏟子就賣得很好,唐舶來的扇子、香包、串珠也很受小娘子與讀書人的歡迎。”
哪怕在遊牧的類烏齊,都修了所縣學,養癢序之教,可見烏斯藏的唐風是真的興盛。
朱伸插嘴道:“吃食的話,青菜、茄子、蘿蔔、米酒、膠牙餳都有賣,當然了,最近賣得最好是豆腐,吃起來香,也不貴。”他朝高長松擠眉弄眼,“以前我等都不常去拿貨,鎮上的店家要價太狠,左貢那地本就窮困,怎會有人買,還多虧了十二郎。”
從古格到左貢共一整天的腳程,途經四個村莊,高長松點了下人,發現都沒高老莊多,最少的只有十一戶人家,村民大半也樸實,只穿粗布麻衣,有些人的襖特別厚,其中填稻草跟麻布。
這村名為“卯家村”,高長松注意到,他們只買些醋、醬,自己帶的豆腐倒是買了點,可都是一塊、半塊的買,節省極了。
等從卯家村出來,高長松賣空了一箱豆腐。
盤算一下,也掙了不少。
朱伸說:“我就說豆腐賣得好,卯家村是左貢最窮的村子都能賣空一箱,更別說其他了。”
高長松道:“也是偶然,若是天天都有人來叫賣,肯定就賣不出這麼多,吃食不就圖個新鮮?”
朱伸直搖頭,他覺得高長松太謙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