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種田指南 第92節(3 / 3)

小說:大唐種田指南 作者:浮雲素

外,聽高長松言後趕緊順著看去:“啊,是磨喝樂啊。”

這對高長松來說是個新名詞,他絞盡腦汁搜尋記憶,都沒找到相關內容。

那磨喝樂到底是什麼呢?追根溯源,這是個梵語詞彙,磨喝樂本來是指是釋伽牟尼的兒子,但在傳入中國後,也不知是如何演化的,最後竟然變成了七夕節時供奉牛郎、織女的粘土人偶。

高長松:!!!不是,這咋演化,也差得太太太太太多了吧!

而且,供奉牛郎織女的陶土小人,那也不應該能跑吧?

鍾離珺:什麼,磨喝樂不能跑嗎?

高長松為這離譜的粘土人而震驚,他決定去看看,但在此之前,他終於明白為何大安城會如此熱鬧了,是因為乞巧節啊!

*

乞巧節即七夕節,唐代時,七夕活動還是很單一的,節日的重頭戲在女孩兒身上。女子有個活動,即拿著線頭對照月光穿針眼,都說“乞巧”“乞巧”,誰先穿過針眼,那就是得巧。

男子也不是沒有活動,傳說中七月七是魁星的生日,大凡是想要讀書考取功名的,都少不得要拜上一拜,以求考運亨通。

以上這些,那都是唐代的,你說宋,又是另一回事了。

在這大安城中,七夕節儼然成為了全民狂歡的節日,賣磨喝樂是最基礎的。民間百姓買對陶土的湊熱鬧,有些聰明的商販為將磨喝樂高價賣給貴人,用象牙雕刻人偶身,用寶石裝點衣著,極盡奢華之能。

當然咯,哪怕賣得再貴也是有人買賬的。

除了磨喝樂還有各色應季的瓜果,甚至有心靈手巧的商販將瓜雕成“花瓜”等,至於什麼針線、酒炙等,吃的用的穿的都有賣,倒不如說七夕成了這兒的購物狂歡日了。

高長松始終顧念著那會跑會跳的小粘土人,他在街道上左右張望著找。愈往深裡走越容易看見遍地的磨喝樂攤。這是種七夕專供的小陶土人,很少有鋪席一年四季都賣磨喝樂,甚至有很多修士,是挑擔賣磨喝樂的。

然後他發現,這群磨喝樂會動。

不,不全是所有的磨喝了,但真的有很多都會動啊!

高長松倒吸一口冷氣,這這這、這是什麼黑科技!

他當即回頭問鍾離珺:“郎君,那些磨喝樂怎會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