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那於家村附近確實有小妖,卻是以妖仙為目標的,不僅不曾害人,對村上人多有照拂。”
小道略作思考,面帶疑惑道:“恐怕我與郎君所說並非同一妖,否則便是郎君被矇蔽了。”他正色道,“此妖坑蒙拐騙是我親眼所見,且看他賊眉鼠眼,並非中正平和之相,想來沒走妖仙的路子。”
之後他跟高長松科普一番,所謂“相由心生”在妖怪身上也是契合的,你看那些妖仙,大凡是靠修行跟供奉成仙的,因吃眾生香火,身上甚至隱隱照著一層功德之光,比很多仙都更像仙人,而喜食人的,則周身縈繞著凶煞之氣,因此他們這些修道的,多半能夠一眼斷兇吉。
高長松聽著,卻不由自主想道:那你說那些仙人豢養的坐騎跑到凡間,不都各個垂涎唐僧肉?還有吃了國王吃了童男童女的,那他們到底算不算妖仙?
如果他問出這問題,小道定會一板一眼地解釋:那自然是不算的,他們最多算是被渡化的妖魔,而且是渡化了卻沒有完全渡的那種,充其量不過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雞犬。
當然了,他們有後臺所以肆無忌憚嘛,靠自己修行的妖仙哪個不是戰戰兢兢做妖的。
高長松聽小道士的話後也不敢篤定了,如果白大仙有兩副面孔怎麼辦,自己是不是以貌取妖了?
等等……如果他是壞妖精,那自己去圍觀是不是有危險?但若不去,於家村人有可能被矇蔽,那村人不更危險了?
躊躇之間已到白大仙的小廟前,小道士面色凝重:“此地妖氣最為混雜。”
高長松不由凝神看去,許是接觸到妖氣,他也更容易開慧眼,此時他眼中之景像蒙上一層淡淡的灰煙,草木都不復清脆,只有“妖氣”才泛著亮光似的,格外顯眼。
可待他具體看後不由發出“咦”的一聲,原來在他眼中的妖氣,並不只有一股,而是一明一暗兩種,其中明顯只剩下斑斑點點的細碎痕跡,可他看起來卻閃閃發亮,就像是金色碎屑落入草叢,至於另一股,那要明顯、暗淡許多了。
順便一提,小道士身上籠罩著一層白光,那白光比不凝實的妖氣要厚多了,高長松合理猜測那是靈力,且比起在場小妖,道士要強許多。
這一明一暗兩股妖氣令高長松產生新想法:若斑駁的金色妖氣屬於白大仙,那他莫不是遇害了吧?
西遊裡不是常有某某妖怪吃了某某國王,又變成他的樣子,治理他的國家,跟他的皇后親親我我之類的事嗎?
在話本中還好,若對映進現實也太邪道了!
他只感毛骨悚然。
等到廟前卻不見常坐那兒的白大仙,小道士檢查一番後道:“今日來得不巧,那妖魔不在此,不妨在這守株待兔一番。”
高長松卻說:“若道長不趕時間,可否同我去於家村上先看一番,我知那村人供奉白仙已久,可見這廟宇就是於家村上人搭建的,我恐村人對他毫無戒心,那若被害了……”
小道士一聽點頭:“你說得有理,還是先去村上看看情況。”
對了,還有個問題。
“道長,請問您道號是……”
“貧道暫無道號,叫左居正便可。”
“原來是左郎君,我姓高名長松,若不嫌棄叫我一聲高十二就行。”
走了這麼久還沒交換名字。
……
好在於家村並未遭禍,這令高長松長舒一口氣,卻見從他那拿貨的於家小子一把將自己抓住問道:“這道士是怎麼回事。”
於家小子乃是於四孃的堂親,大名為於寶兒,聽說他兒時身體瘦弱當女孩兒養大,長大後寶兒寶兒地叫慣了就沒改名。
高長松對上他眼神才想起來,對啊,烏斯藏是佛教國,他們雖不至於到崇佛滅道的地步,國內道觀卻也少得可憐,以至於道士不常在烏斯藏行走,恐被打為異類。
想通這點後高長松直道:“是東土大唐來的道長,先前與他有一面之緣,此番遇上了便跟他同路。”